优质的找最大公因数的教案

时间:2023-08-29 18:03:07 作者:天下 字数:12455字

优质的找最大公因数的教案精选5篇

最大条约数也常用于分数中的约分问题。假如两个数互质,则它们的最大条约数为1。这儿给咱们共享一些关于优质的找最大条约数的教案,供咱们参阅学习。

优质的找最大公因数的教案

优质的找最大公因数的教案精选篇1

一教育内容

最大条约数(二)

教材第82、83页操练十五的第2一9题。

二教育方针

1.培育学生独立考虑及协作沟通的才干,能用不同办法找两个数的最大条约数。

2.培育学生笼统、概括的才干。

三要点难点

把握找两个数最大条约数的办法。

四教具预备

投影。

五教育进程

1.完结教材第82页操练十五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结,然后团体沟通找最大条约数的阅历,并将这8组数分为三类。

2.完结教材第82页操练十五的第3一5题。

学生独立填在讲义上,团体沟通。

3.完结教材第83页操练十五的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团体沟通,领会两个数的最大条约数是1的几种状况。

4.完结教材第83页操练十五的第7一11题。

学生独立审题,了解题意,然后试着回答,团体沟通。

5.辅导学生阅览教材第83页的“你知道吗”。

请学生试着举例。发问:互质的两个数有必要都是质数吗?你能举出两个合数互质的比如吗?

思想操练

1.某服装厂的甲车间有42人,乙车间有48人。为了展开比赛,把两个车间的工人分红人数持平的小组。每组最多有多少人?

2.有一个长方体,长70厘米,宽50厘米,高45厘米。假如要切成相同大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棱长最大能够是多少厘米?

3.把一块长8分米、宽6分米的铁皮切割成相同巨细的正方形铁皮,假如没有剩下,正方形个数又要最少,那么能够切割成多少块?

讲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首要把握了找两个数的最大条约数的办法。找两个数的最大条约数,能够先别离写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再圈出相同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条约数;也能够先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再从大到小,看看哪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然后找到最大条约数。

优质的找最大公因数的教案精选篇2

教育方针:

1、阅历找两个数的条约数的进程,了解条约数和最大条约数的含义。

2、探究找两个数的条约数的办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条约数和最大条约数。

根本教育进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进行找因数活动:

1、用乘法算式的办法别离找12和18的因数,

2、用调集的办法找出12和18的因数,别离填在各自的圈中。

3、同位沟通找因数的办法。

二、自主探究,总结找两个数的条约数的办法:

1、沟通办法

2、激趣导思

①小组评论:

两个调集相交的部分填那些因数?

②小组报告:

③师总结:提醒条约数和最大条约数的概念。

这两个调集相交的部分填的这些因数便是12和18的条约数,其间最大的一个便是它们的最大条约数。

④还有其他办法吗?

小组评论:

小组报告:

⑤总结找两个数条约数的办法

3、拓宽引思:

①15和5014和3512和484和7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清晰找两个数条约数的一般办法,并对找有特征数的最大条约数的特别办法有所体会。

留意:教师命题时,数字不要太大,要留意把握难度要求。

②练一练,第42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③第43页第4题:

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条约数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④第43页第5题:

⑤数学探究:

三、总结。

教育反思:

优质的找最大公因数的教案精选篇3

教育内容:求三个数的最大条约数

教育方针:

使学生学会求三个数的最大条约数的办法,并能正确的求三个数的最大条约数

教育进程:

一、温习

1、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条约数

2、写出18、24、36的约数和他们的最大条约数

二、教育新课

1、提出课题

怎样求出三个数的最大条约数

2、教育例3

求18、24、36的最大条约数

(18、24,36)=2×3=6

3、调查、比较、评论

(1)求山歌书的最大条约数与两个数的最大条约数的办法相同

…… 此处隐藏2230字 ……

P。48第1题、P49第2、6题。

四、教育

这节课,咱们学习了什么,什么叫做条约数、最大条约数和互质数?

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条约数,除方才学过的办法以外,还有一种简洁的办法,下节课再学。

五、作业《作业本》

从约数着手,层层深化,得出条约数和最大条约数的含义。教育进程中运用调集图,不光形象直观,并且渗透了调集。从条约数的个数上,引出互质数概念,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互质数的组成办法。

课后反思:教育“求最大条约数”,讲义共组织了三个例题及一个“做一做”,教育时,当教师向学生介绍完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条约数之后,让学生评论质疑其它二例时,学生A就提出:“两个数的最大条约数也便是这两个数的差。”教师问:“有什么依据?”学生回答说:首要必定了学生长于调查和考虑的,接着又向学生指出:“是偶然呢,仍是真有这样的规则存在呢?”学生为了验证,纷繁举例演算,就连平常较少开动脑筋的学生,也算得很起劲,更激发了他们根究常识,孜孜以求,为学业成功更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