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2-12-11 12:31:41 作者:壹号 字数:15313字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服务体系,构建,思考,法律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摘要: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更高要求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对东营市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行了全面调查,认为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应当做到:政府主导,建立组织政策保障机制;完善平台,加强三级服务中心建设;落实资金,夯实经费保障基础;购买服务,解决法律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

关键词: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更高要求的重要载体。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调研等方式对东营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如何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东营市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笔者调研中发现虽然东营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但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多层次构建法律服务平台

东营市成立了法律服务信息中心,承担资源整合、指挥协调等功能;东营区、垦利区成立了“四个中心”(综合法律服务、特殊人群管理、矛盾纠纷调处、法制宣传教育),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窗口化,在法律服务中心大厅设置了律师服务、公证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窗口;由乡(镇、街道)司法所统一协调,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帮助、法治宣传教育、人民调解等基本服务;在41个乡(镇、街道)、1893个村(居)、132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村(居)全部设置法律援助联络站,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

(二)多方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东营市以“法律六进”为载体,相继开展了“读书学法、文明服务”、“新型农民法律法规知识千场宣讲”、“百村千课”等专题法治宣传活动,建成了“网上学法、短信送法、电台问法、电视说法”的多方位普法宣传平台,举办了法治书画作品展、法治征文、法治文艺创作演出活动,建设了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宣传“一条街”等教育阵地,近190万人次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法治教育,基层群众的法律普及率超过了95%;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95个,占到全市村(社区)的58%。

(三)普惠性推进法律援助工作

构建完善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一是在全市三区两县全部设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在一些群众涉法诉求相对集中的基层单位设立了15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搭建“城市半小时、乡村一小时”的法律援助服务圈;二是制定了适应低收入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标准,同时不断扩大法律援助适用范围,截止2017年年底发放了8万多张法律援助绿卡,对于社会弱势群体如农民工、残疾人和老年人,联合有关单位或部门开展了“阳光助残、夕阳红、为农民工讨薪”等多种法律援助专项活动,在全省率先将公证服务、司法鉴定纳入法律援助范围,近5年来该市法律援助案件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2017年法律援助案件1962件,其中为贫弱家庭、农民工索回赔欠款3000余万元。

(四)细致化做好各项法律服务工作

东营市建立法律专家库,现有75名资深律师进入专家库,市政府从中聘请10名担任政府的法律顾问;为了及时满足办事群众的法律需求,市直及各县区在其信访部门、行政服务大厅、各级法院、各级检察院均设立了专门律师服务窗口;为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举办了“三个双百”法律服务活动,即百名律师为百家企业法律体检(以“黄蓝经济区建设律师服务团”为平台,组织100名优秀律师对全市23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法律体检”)、百名律师进百家企业举办法律讲座、百名律师为企业办百件实事;为帮助基层老百姓解决身边困难,实施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514名法律服务人员为1893个村(居)群众定期提供法律咨询,帮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合同、协议等。

(五)多渠道多方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 此处隐藏1668字 ……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组织政策保障机制。1.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可在市、县(区)设立“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领导、调度、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出台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责任主体和具体任务。2.制定详细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方案。应该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列入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规划,并制定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3.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监督考核。应该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完成情况及效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确保工作落到实处。4.加大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内容措施的宣传,特别是要落实好各类媒体公益法治宣传责任,通过深入广泛宣传,真正让公共法律服务深入人心,营造人人重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享受服务成果的浓厚氛围。

(二)完善平台,加强三级服务中心建设

1.在市级层面,建立实体化的东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能是建立一站式的综合性服务,设置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鉴定、法律公证、法制宣传等窗口,集中受理人民群众的诉求,及时提供所需要的法律服务。2.在县级层面,加快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建设。参照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模式,并结合各自实际,可增设社区、义工和心理咨询等服务窗口。3.在乡(镇、街道)层面,设立以基层司法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居)法律服务站。建成以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县区为枢纽,乡镇服务中心为基点的立体化服务网络,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让群众的法律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三)落实资金,夯实经费保障基础

将公共法律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是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有效运作的主要保障方式。1.把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对法律服务人员担任村居(社区)法律顾问予以保障,用于购买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公益法律服务。2.加大公共法律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统筹市、县、乡三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推进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并加强公共法治文化、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为公共法律服务提供必需的场地设施保障。3.加大法律援助经费保障力度。将法律援助机构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并每年动态调整;进一步提高市及各县区法律援助业务经费保障标准,切实调动法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积极性。4.落实好现有的财政保障政策。推广广饶县成功经验,落实人民调解经费,由县(区)财政每年预算30-50万元作为县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经费、各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和重大疑难案件办案经费;村(居)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由县、乡(镇)财政按比例共同承担,明确补贴标准,并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实行“一案一补”。

(四)购买服务,解决法律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

通过市场化手段,由政府购买、向偏远薄弱地区提供专业化的法律服务,是解决法律服务资源不均衡、推进城乡基本法律服务均等化较为合理、稳妥的方式。1.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作用。建立以律师等专业性法律服务人员为主体的固定的公共法律服务队伍,通过政府购买其服务的方式,在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乡(镇)司法所或公共法律服务站的组织和协调之下,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2.壮大社会工作者队伍。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充实公共法律服务所需的社会专业力量,作为职业化、专业化公共法律服务队伍的有效补充,解决基层力量不足的问题。3.壮大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这类人员主要包括退休的政法工作人员、在职的人民法官和人民检察官及公安警察、在校的法律专业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长为社会提供服务,以此缓解社会公共法律服务力量存在的供给不足问题。

作者:王辉 单位:中共东营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