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味拆分与组合药理效应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12-11 12:26:33 作者:壹号 字数:34939字
中药性味拆分与组合药理效应的研究进展组合,药性,药理,拆分,研究进展中药性味拆分与组合药理效应的研究进展中药性味拆分与组合药理效应的研究进展

  摘要: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的核心理论之一, 是指导中药临床应用的重要依据, 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支撑点。而如何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 成为现代研究者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 中药研究大多是对活性成分、有效组分等的化学研究, 缺乏中药理论的指导, 丧失了中医药的固有特色, 因此将中药药性理论与中药现代化研究相结合, 并以中药的药性理论为指导, 建立符合中药现代化特色的研究模式成为现代中药研究的重中之重。中药性味与其化学成分既紧密相关, 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赋予中药化学成分以性味系统设计并开展中药性味的拆分与组合的研究, 有利于整体分析中药的特色优势, 对继承和发扬中药意义重大。该文对近年来中药性味的拆分及其组合药理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旨在为新药开发与中药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性味; 拆分; 组合; 药性; 药效。

  

  中药性味是中药药性理论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1-2], 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 是阐明中医药理论的重要基础[3-4].在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中, 如何既能阐明中医药理论和中医临床的科学内涵, 又能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成为现代研究者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 在追求科学与简化思想的指导下, 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活性成分、有效组分等的研究中[5-7], 而忽略了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复杂性、科学性[8], 丧失了中医药的固有特色。因此, 将中药药性理论与中医临床有效结合, 充分考虑中医理论的“整体”思想, 建立新的研究模式成为现代中药研究的重中之重, 对继承和发扬中药意义重大。中药性味与其化学成分紧密相关[9], 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10], 对中药性味进行拆分与组合的研究, 有利于整体分析中药的特色优势[11-12].目前, 对中药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有效成分的归属与配伍[13-14], 而以性味为系统设计, 同时结合药、方、证的研究较少, 因此, 开展中药性味的拆分与组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中药药性拆分和组合药理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旨在为中医临床与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1 中药性味拆分研究。

  

  1.1 药味的拆分。

  

  五味是酸、苦、甘、辛、咸, 药味不同, 功效亦不同。一般来说, 药味又不是截然分开的, 一种药材又常见多味, 例如辛苦 (麻黄、吴茱萸) 、辛甘 (石膏、葛根) 、苦甘 (知母、川牛膝) 、甘苦咸 (决明子、玄参) 、辛苦甘 (郁李仁) 等。

  

  1.1.1 以辛苦味为主的拆分。

  

…… 此处隐藏8894字 ……

  [10]林声在, 余斌, 张勉。泻下类中药性味归经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J].中国药房, 2013, 24 (15) :1436.  

  [11]匡海学, 王艳宏, 王秋红, 等。基于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的中药性味理论研究新模式[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 13 (1) :25.  

  [12]匡海学, 程伟。中药性味的可拆分性、可组合性研究-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与研究方法的探索[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 11 (6) :768.  

  [13]李静娴, 杨筱倩, 唐标, 等。黄芪甲苷和三七总皂苷配伍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药动学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17, 42 (19) :3786.  

  [14]周惠芬, 何昱, 张宇燕, 等。丹红有效成分配伍对缺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 2014, 39 (22) :4399.  

  [15]王艳宏, 王秋红, 夏永刚, 等。麻黄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麻黄化学拆分组分“辛温”发汗、利水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1, 18 (6) :489.  

  [16]王艳宏, 王秋红, 夏永刚, 等。麻黄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化学拆分组分的制备及其解热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 2011, 28 (5) :7.  

  [17]杨志欣, 孟永海, 王秋红, 等。吴茱萸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化学拆分组分的制备及其镇痛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 2011, 39 (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