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

时间:2022-11-20 17:45:59 作者:壹号 字数:8950字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

摘要 本文从“深邃之美”“含蓄之美”“朦胧之美”三个方面分析李商隐

无题诗扑朔迷离、悲藉凄凉的美学特征,并从时代特点、个人遭遇和艺术创作手法等方面阐述其意境美的成因。其无题诗通过主题选择、结构、语言、用典等多种手法及多角度多层次对环境衬托,塑造情感形象,创造出朦胧幽深、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把诗歌推向一个较高的艺术顶峰。

关键词 李商隐 无题诗 意境 特征 成就

一、引言

在中国诗歌史上,无题诗是个创举。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常以无题为题的诗篇。无题诗最早在上古歌谣中就出现了,如《吕氏春秋音初》所记载的涂山氏之女思念大禹的《候人歌》:“候人兮猗”。在《诗经》中绝大部分也是无题诗,如《匏有苦叶》《女曰鸡鸣》等。以上古诗之所以无题,是因为这些诗歌并非有意作诗,只不过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往往寄托作者难言隐痛莫名情思,苦涩情怀、执著追求。自汉魏以来,就出现了有意而作的诗歌,如古诗《十九首》。这样的诗统称为《古诗十九首》,实际上也是无题。到了唐代,李商隐创作了大量无题诗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李商隐(约813年一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在唐代众多诗家中,他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人。李商隐有诗三卷,现存五百九十八首(据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其中以《无题》为题的诗十七首代表诗歌艺术成就;以首二字为题的诗约二十首;虽有题实而无题(如《春雨》)的诗约二十首。总计六十余首,占他现有诗歌的十分之一。

李商隐的无题诗其诗意境含蓄,风格独具,意境朦胧深邃含蓄。诗中的形象,初读使人产生恍惚迷离之感,因此有人评之为“隐词诡奇”。但如果细细吟读无题诗篇,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那种意象会把你的情感引向一个特定方向,令人陶醉,启人遐想,令人回味无穷。下面是我对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进行的分析,具体从“深邃之美”“含蓄之美”“朦胧之美”三个方面论述李商隐无题诗的扑朔迷离、哀婉凄迷的美学特征,并从时代特点、个人遭遇和艺术创作手法等方面阐述其意境美的成因。

二、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的特征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理论成果,它源于老子“道-气-象”范畴,它的发展贯穿于中国美学史上各个分期,直至唐代“意境”词正式诞生。后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技巧沿用下来。文学意境之说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就已提出,认为“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者,为之境界,并且根据主客观关系,”将意境分为“造境”和“写境”,又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别。所谓“造境”即诗人主观情感,加工改造的境界,亦即“有我之境”,也就是文艺理论上说的表现;所谓“写境”,即如实客观再现客观环境,亦即“无我之境”,也就是文艺理论上的“再现”。这里的“意境”主要指诗歌艺术形象所表现的内心感受、体会、认识。之后的皎然,唐代王维在意境方面都是以佛理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李商隐作为晚唐著名的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也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因此,我总结出了其无题诗意境美的三点特征:

(一)深邃之美

不同时代造就了不同风格的文学。文学作为精神产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晚唐前期宦官专权,藩镇跋扈,党争激烈,世风薄劣,文人经世治国理想沉落,这一社会氛围促使知识分子由咏赞外在盛世转到追求内心意绪的表述,文人笔下多写自己悲凉的心音。李商隐是位感情丰富的诗人,对人生充满浪漫遐想,其自小几经离丧,饱受人生困苦,深感世态炎凉,情感细腻脆弱。

由于独特的人生体验,诗人以病态的眼光看待世界,他偏爱使用枯败阴冷的意象群、明丽凄冷的色彩,以此营构幽冷悲凉的诗境。在其无题诗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落蕊、枯荷、暮雨、飘灯、轻声、流尘、细雨、珠泪、玉烟等枯败阴冷的意象,如《春雨》[3]: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咸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 此处隐藏574字 ……

这首诗开始就造成一种离别时的伤感气氛,情调是那么低沉,意境那么广远,孤独之感,怀人之思,尽在言外。诗的首句中,两个“难”使感情突兀而起,可见这段爱情本身就历尽艰难曲折,转而又以无力东风留不住春光,寓自己无法扭转离别的悲局。然而在第二句作者笔锋一转,写人虽分离,而“丝”不断,“泪”未尽。“丝”同思,极言相思绵长,“泪”极言思念的悲苦,人不死,情永在。接下来第三句中,诗人以空灵的笔触、虚实并用的手法,把读者引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缠绵境界。不言自己相思之苦,却写对方的境遇和心理,想象她因“愁”而“云鬓改”,担心她难捱长夜月光的凄寒,婉曲道出了诗人自己的愁苦情状。虽未直言,而思念之情尽显。第四句在濒于无望的情况下仍寄希望于青鸟传书,含有自慰的意思,寄寓着诗人政治上屡遭挫折之后,既深感抱负难以实现,又执着的追求的矛盾和苦闷。

(三)朦胧之美

“迷离”就是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就诗歌而言,是指其表层艺术形象所显现出来的一种难以琢磨或琢磨不透的思想感情。诗人往往不愿直接表达感受而闪烁其词,隐约其义,忽断忽续,或彼或此,使人产生一种朦胧、惝恍的审美感受。李商隐在其无题诗创作上就刻意追求隐蔽,即把自己的意图隐没于形象之后,通过生动的形象来迂回曲折地展露情思。这样,诗中形象便产生了一种模糊的性质,具有了捉摸不定的迷离之美。

李商隐的无题诗还常常以一些几乎不相干的典故排列和似乎不相干的精巧象征从多个方面叠合起来,构成多棱面的、意蕴复杂的境界。但结构上随意跳跃,从而形成有若干断隔和空白的一系列意象,它们之间又有着某种内在的总体基调性联系,生出一种飘忽不定、捉摸不透的美感张力。李商隐无题类诗在句与句之间,尤其是两句为对的联与联之间,几乎总是缺乏逻辑有序的相承关系,给入一种强烈的朦胧飘忽感。《锦瑟》最具这一特征: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