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对江北农贸市场现状的思考

时间:2022-11-20 17:40:19 作者:壹号 字数:11226字

对江北农贸市场现状的思考

党中央一再强调:老百姓的油盐柴米酱醋茶是国家基层的大事。而农贸市场历来为居民生活采购必不可少的场所,其建设直接关系到市民日常生活的质量,是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江北区城市发展速度加快,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发展与农贸市场的不和谐之处日益凸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提案要求关注农贸市场的建设。结合商委的职能职责,本文就江北区农贸市场现状作一思考。

一、我区农贸市场现状及特点

(一)农贸市场总量迅速扩大。全区现有室内、室外棚盖及室外马路市场43个,大多分布在居民居住集中区域,经营面积79025平方米,共有摊位5703个,经营户数4079户,从业人员7594人,成交额45272万元。其中室内市场有16个,室外棚盖市场有15个,室外马路市场有12个;80年代开办的有11个,90年代开办的有17个,2000年以后开办的有15个,市场数量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较快发展。

(二)市场开办主体多样化。从投资主体看,工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曾经是市场的主要开办单位,对市场的发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市场也曾经是街道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工商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派出机构,管办合一使行政执法机关在市场监督管理上难以到位。根据国家要求,市场管办脱钩,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建市场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方投资建市场的积极性,企业开办市场的情况越来越多,社会投资或其他经济组织投资成为市场建设主体。

1

(三)市场化程度提高。从发展过程看,我区农贸市场经历了由市到场,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90年代以前开办的市场多是自发形成,以室外棚盖市场、马路市场为主,规模较小;2000年以后开办的市场营业面积不断扩大,经营时间大多超过12个小时,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延续到晚上8点,经营种类较齐全,摊位出租率较高,如五里店农贸市场、茶园农贸市场、嘉陵农贸市场等室内市场面积都在5000平方米以上,规模较大。

(四)市场建设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近几年来,为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商务部分别下发了《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的通知》(商建发[2005]1号)和《商务部、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标准委关于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0号)文件,2006年2月又下发了《商务部关于实施“双百市场”的通知》(商建发[2006]42号)等一系列关于农产品市场建设的相关文件,出台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改造技术规范、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这些文件和标准的贯彻落实,对农贸市场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为农贸市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我区从2009年已启动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工作,洋河农贸市场作为我区第一个改造样板,得到市政府及市商委、老百姓的高度评价,我委也在全市市场建设工作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今年我委还将启动观农贸寸滩市场、石马河通用市场的标准化改造。

二、我区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一)规划布局不合理。受城市建设、拆迁等因素影响,农贸市

2

场整体分布上的不合理现状正日益突出,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农贸市场主要分布在原来的老城区,一些区域农贸市场布点则出现真空地带,如小苑地区就有鹞子丘市场、电测村市场,而北滨路沿线先后有东方港湾、东海岸、北国风光等住宅小区迅速建成,居住人口增长到几万人,但这一区域却没有规划农贸市场。有些开发建设新居住区时将集贸市场纳入商业网点进行配套规划,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但实际建设中或建设后执行情况不理想,如嘉信御廷苑、南方上格林。这些区域居民买菜主要依赖临时路边“菜场”。市民买菜很不方便,一些购房的市民因生活不便,迟迟没有搬进新房。居民普遍反映他们居住的地方,商业一天天发展起来了,可居家过日子离不开的菜市场却越来越少了,越来越远了,档次也越来越低了,被迫到很远的地方或超市买菜。买菜难,买菜烦,已成困扰他们日常生活的一块心病。

…… 此处隐藏1258字 ……

(三)多方融资,抓紧改造。对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既是上级商务部门的要求,也是我区农贸市场实际情况的需要,是改变我区现有农贸市场现状的捷径。建议尽快全面启动我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争取用2-3年时间每个街镇都有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一是尽快出台我区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二是出台激励政策,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加大融资力度,对企业、个人愿意投资改造市场的,应该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创造条件。另外可以采取“三个

5

一点”:市财政补助一点,区财政支持一点,业主投入一点,提高业主改造的积极性。三是农贸市场的改造应该与城市的建设、土地功能的置换结合起来,将新市场的建设与老市场的改造结合起来。

(四)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制定和完善市场交易、市场管理的各项制度,建立起由业主和工商等部门为主体的联合市场管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和自我保护意识,打击不法商贩和违法经营者,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首先,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保护合法经营,打击非法经营。商务部门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管理、监督和引导,积极向农贸市场业主和摊点经营者宣传市场经营的政策法规,加强产业和经营管理的指导;工商部门要加大对市场巡查的力度,坚决打击欺行霸市、短斤少两、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监督,除了对农产品基地实行监督外,对流通领域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也要及时进行查处。其次,建议制订《江北区农贸市场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业主对市场的管理职责:包括协助工商部门查验营业执照;进行进货查验,票证留验;制止场内经营户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场内清洁卫生;建立先行赔偿制度;协调经营者之间,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纠纷等,使农贸市场业主承担起场内秩序管理主体的责任,从而促进农贸市场的有序经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