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

时间:2022-11-20 17:07:37 作者:壹号 字数:10629字

八段锦对大学生体质、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王超

08级体教二大班 学号:20084101061 摘要:通过探究八段锦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分析其健康效应,带动高校对健身气功锻炼活动的关注,为终身体育莫定基础。

关键词:健身气功 八段锦 体质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

健身气功是一种以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命整体观为理论基础,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以追求人和自然、社会三者和谐的整体健康为目的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长期以来,健身气功以其简单易学、动作舒缓、对场地和器械要求不高、健效果良好等特征为群众所喜爱。八段锦是我国一项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它通过“三调”锻炼,使人达到“心全于中,形全于外”,心和身都全面而健康的和谐状态。所谓“形全”就是在,的主导功能下构成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有形物质,而所谓“心全”则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故也称为“神”。“形”和“神”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统一是生命存在的主要保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受到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学习紧张,生活忙碌,在大学期间出现自我生理、心理等障碍,这些障碍严重地制约着学生学业的完成,面对喧嚣的世界,要始终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情,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更需要自身的修身养性。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不仅使学生把握一种终身锻炼的方法,而且通过八段锦锻炼中修身养性,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能产生直接的、有效的、积极的影响。

1探究对象和方法

1.1探究对象牡丹江医学院2006级学生自愿报名后,随机选取100人,男65人,女35人为探究对象。 1.2探究方法

1.2.1测量法(1)体质健康测试:采用教育部指定的测量仪器.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细则对我校2006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测试内容为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闭目举臂单腿站立、握力、坐位体前屈、台阶试验,两周完成测试工作。(2)心理健康测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_9)》,该表由汪向东修订,共包含90个新问题,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优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它10个因子。每个项目分别采用5级评分,“1”分是没有症状,“2”分是较轻,“3”分是中等,“4”分是较重,“5”分是严重,统计出各个因子分的总分,T分为标准分,为各因子的合计分除该因子的项目数所得。量表的效度系数在0. 77一0. 90之间,评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首先由施测教师按测试要求发放问卷,学生在50分钟内完成问卷,当场收卷。一周后,对被试对象进行抽样再测试(随机抽取了20名学生再次填写问卷),两次测试结果中SCL一90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 839,重测信度良好。完成体质及心理健康测试工作历时一个月时间。实验结束后各项数据从新测量。(3)心境测试:采用简式心境状态量表(POMS ),这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祝蓓里教授根据澳大利亚学者格罗夫( Grove)的量表修订而来,其信度在0. 6—0. 82之间,平均为0. 71。它共有40个形容词,包括紧张、愤怒、疲惫、抑郁、精力、慌

乱和自尊感等7个分量表,均采用5级量表法答题(从几乎没有—非常地),记分相应的为0-4分。每个分量表的最高原始得分分别为24,28,20,24,24,20,20;最低得分均为0分。心境状态总分(POMS指数)的计算方法是:5种消极情绪(紧张、愤怒、疲惫、抑郁、慌乱)得分的总分减去2种积极情绪(精力、自尊感)得分,最后再加100做进一步的修正。日本也广泛应用POMS测试运动后的心境体验。(4)心理素质测试:对大学生的自尊自信、喜好态度、意志品质和情绪调控等指标进行测试

1.2.2实验法本探究以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为例,被试者连续练习八段锦20周,开始有一课时的气功文化理论授课,然后被试者在相同的时间,地点并有固定的指导教师教授八段锦技术动作,每周练习3次,每次练习时间为1.5小时。20周后再测被试恬静状态下体质、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指标。

…… 此处隐藏1568字 ……

[2] 徐海朋.体育养生思想对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09,(10)

[3] 钟爽川.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亚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09,(10)

[4] 张国明.北京市健身气功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07,(10)

[5] 丁丽玲.北京市健身气功站点和瑜伽俱乐部的比较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07,(10)

[6] 徐士祖.精气神学说在气功理论与实践中的运用[D]. 北京体育大学,2008,(11) [7] 刘晓蕾.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08,(11) [8] 王琳.大学生太极拳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10,(11)

[9] 金亚宇.北京体育大学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建设及优化发展对策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10,(12)

[10] 陈晓卉.北京市健身气功推广模式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