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纲要

时间:2022-11-20 17:07:33 作者:壹号 字数:15954字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要点整理

★题型:

1、判断题(1分*10=10分) 2、名词解释(3分*10=30分) 3、简答题(5分*4=20分) 4、论述题(10分*2=20分) 5、案例分析(10分*2=20分)

★名词解释(每章章名称)

1、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本质是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科学的助人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行善行为。以受助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受助者的需求。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2、正式社会工作中的价值观:正式社会工作,又称有组织的社会工作。它开始于工业化和都市化的社会进程,正式社会工作包括慈善组织会社、睦邻运动和设施发展。慈善组织会社1869年开始于英国,1877年开始于美国。最著名的睦邻设施是巴奈特于1884年在伦敦建立的汤恩比馆和亚当斯于1888年在芝加哥建立的霍尔馆。

3、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尊敬人。

4、专业伦理:专业伦理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它们是受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决定额。同时又是前两种价值的具体表现。

5、社会工作理论:所谓的“社会工作理论”是对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过程当中所运用的各种理论知识的总称。

6、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狭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指对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在中国,社会福利主要是指由政府部门(主要是民政部)为社会中困难群体提供的津贴、服务和相关支援活动,是一种基于需要但是专业化水平较低的社会服务。

7、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是为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而设置的专门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它是辅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制度建构的必然基础。主要构成要素有资源(物质与金钱)、组织(机构)、人力(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服务人员)、服务对象、外在制度和环境系统等。

8、简述社会工作者与社会福利的关系:社会福利作为人——资源——行动的综合系统;社会工

1

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社会福利模式会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产生影响。(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发送或传递体系。通常来说,社会福利作为一个改善公民的社会功能与减轻人类痛苦的资源和服务体系,包括社会行政系统与社会服务系统。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重要的实施社会助人的行动系统。) 9、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1)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地位:?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和推行,依赖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来完成。?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福利体系一个重要的知识基础。?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具体化的一个过程,它通过社会福利服务的策划、推行和评估等一系列专业活动保障整个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

(2)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社会工作是整个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资源发送体系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对社会问题和需要做出反应的过程。 第二,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第三,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提供资源和满足需要的过程。

第四,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需要不断改善专业方法和服务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社会福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保证福利体系能顺利发挥应有的功能。

10、总体来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福利体制基本上是一种低水平、专业化发展不足和覆盖面狭小的剩余性社会福利,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主要是通过行政管理与社会动员的方式来完成,以满足社会控制的需要,从而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与即时性特点。

…… 此处隐藏2528字 ……

27、家庭治疗(家庭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作为一种治疗模式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精神医学界,20世纪50年代被社会工作好心理治疗界认可,并用于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之中。 28、医务社会工作: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协助受到实际的或潜在的疾病、失能或伤害影响的服务对象、家庭和群体恢复和增进其社会功能的专业服务。

29、残疾人社会工作:作为面向残疾人群展开的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它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价值观和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挖掘自身潜能,从而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社区康复,简称CBR,是近些年来世界上广泛流行的残疾人工作模式和方法。

30、矫正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指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20世纪以来,西方犯罪学理论和刑罚政策出现一种非刑罚化和非监禁化的发展趋势。

31、贫困:因为贫穷而生活窘困,称之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贫乏的现象,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其主要根源是物质生活条件缺乏与精神生活没有或缺乏出路。分为两种:绝对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生命的延续受到威胁。相对贫困,一方面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贫困线不断提高而产生的贫困;另一方面指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之间、各阶层之间、各阶层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而产生的贫困。

32、民政工作:民政工作是有关社会事务的行政管理工作,通过履行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民主政治权利的职责来发挥稳定机制的作用,促进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民政部门是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政府职能部门,是政府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工作实务的行政管理部门。民政工作概括为“三个一部分”——政权建设的一部分,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 33、试述中国社会工作的“民政模式”:其特点是:(1)民政部门有一个遍布全国的行政网络和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信息渠道;(2)民政部门以“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群众解愁”为宗旨,以“发挥社会稳定机制作用”为己任。(3)民政部门由下而上地逐渐形成政策,最后再以立法的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