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项目化标准建设研究

时间:2022-12-11 12:33:25 作者:壹号 字数:8532字
机电一体化技术项目化标准建设研究机电一体化,标准,项目,建设,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项目化标准建设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项目化标准建设研究

:本文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项目化标准建设与实施的探索和总结,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与探索,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环境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5个方面来探讨该课程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建设;自动化生产线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作为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内容涉及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机械技术、气动技术、检测与传感技术、伺服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由于课程实践运用要求极高,且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点。因此,如何系统有序地组织课程教学内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为学生今后顶岗实习及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

1课程调研

课程组调研苏州地区同类高职院校,总结发现各个学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均有自己的特点,但大体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偏重理论型,即将机电一体化中的各项技术进行简单介绍,通过典型设备,说明具体技术的应用,课程中安排一两次参观体验活动,通过调研,学生总体感觉所学的内容比较笼统,且很多知识点与专业前序课程有重复,学习兴趣不高;另一种是与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技能大赛“自动线安装与调试”项目相结合,以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动化生产线”为教学载体,将各项技能融合在各个项目任务中,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完成课程的授课,经调研,通过采用该方式授课,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学效果好。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调研,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组决定我院该课程采用第二种方式。

2课程目标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具体的生产设备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培养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维修的应用技能和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具体的工作任务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开发课程的各个学习任务。采用自动线安装与调试作为教学项目,贯穿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能够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积极营造企业工作情境,整个教学过程仿真企业项目,模拟企业管理模式,引入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课程贯彻“校企一体、工学结合”课程理念,按照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员、设备调试员的行业标准,融入维修电工中高级的职业标准,以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元器件检测、整机系统编程与调试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自动线安装与调试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效率、成本和安全意识,并将团队学习、团队训练、团队精神融入课程。

3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浙江亚龙公司生产的YL-335A型自动化生产线作为实训载体,该生产线主要由供料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输送单元和分拣单元等5个部分组成,各个单元之间既可以相互独立,又可以相互关联。通过系统深入的调研分析,基于工作流程设计本课程的各个教学任务,分别是:供料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加工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装配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分拣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输送单元的安装与调试、生产线整体系统调试。通过对整个系统控制过程中的6个任务的实施,最终达到模拟实际生产中的生产线的生产功能、达成课程的学习目标,通过课程中各项任务的实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课程教学内容详见表1。

4课程保障

4.1课程环境

…… 此处隐藏864字 ……

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项目标准的开发与实施,努力实现了课程教学和企业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为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吕景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朱思洪.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吴鸣,熊光晶.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6):54-59.

[4]汤德荣.浅析“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模块化教学课程改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96-97.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赵亚平 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