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霞 平均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5 10:15:36 作者:壹号 字数:6148字

集体备课 交流材料 《平均数》教学设计

莱阳市吕格庄中心小学 王淑霞

学生如何学习平均数这一重要概念呢?传统教学侧重于对所给数据(有时甚至是没有任何统计意义的抽象数)计算其平均数,即侧重于从算法的水平理解平均数,这容易将平均数的学习演变为一种简单的技能学习,忽略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理解平均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然而什么是“从统计学的角度”理解平均数?

将平均数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来教,重点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为什么学习平均数?平均数这个概念的本质以及性质是什么?现实生活、工作等方面是怎样运用平均数的?备课时我们就应从这三方面,并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实现从概念的角度理解平均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教学过程:

1

一、建立意义

师: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你最喜欢哪项运动?有喜欢打篮球的吗?我们班也有3位 篮球运动爱好者,上个周,我们进行了一场1分钟投篮比赛,想不想了解比赛情况?

师:首先出场的是小宇,他1分钟投中了5个球。(课件播放)可是,小宇 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投两次。如果你是老师,会同意他的要求吗? (学生发表看法,师生讨论后决定:为了能体现出水平,为了公平,每人都投三次)

(师出示小宇的后两次投篮成绩:5个,5个。)

师:现在看来,要表示小宇1分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为什么?

(生:他每次都投中5个,用5来表示他1分钟投中的个数最合适了。)

师:接着小璐出场了。 (课件出示小璐三次投中的个数:3个、5个、4个)请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小璐的三次投篮成绩。

师:三次成绩各不相同。想一想用几来代表小璐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合适呢?

(学生交流各自的看法,展开辩论。教师先让同意5个的学生发表意见,其他学生反驳。这时教师可反问:为什么给小宇记5个你同意,给小璐记5个你就不同意呢?通过辩论达成一致:小宇每次都投中5个,所以用5来代表他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合适,但小璐另外两次

2

分别投中3个和4个,如果也用5来表示对小宇来说不公平。接着让 同意3个的学生说说想法;最后让同意4个的学生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4在中间,这时教师可提出:如果小璐不服气,她说:“我毕竟还有一次投中5个,比4多1呀。”那你怎么说服她?) 学生此时就会想出:一次比4多1,一次比4少1,可以把它们匀乎匀乎。教师找一名学生上黑板演示。

(师结合学生的交流,呈现移多补少的过程,如图1)

师介绍: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移完后,小璐每分钟看起来都投中了几个?

师:轮到小林出场了。(出示图2)提问:用几来代表他1分钟投篮

的一般水平合理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想法。

(结合学生交流,师再次呈现移多补少过程,如图3)

3

师再设疑:如果只给你3、7、2这三个数,没有学具让你移多补少,还有别的方法吗?

启发学生先合并再平分。

师:其实,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并再平均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后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比如,在这里(出示图1),我们就说4是3、4、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那么,在这里(出示图3),哪个数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后提问:这里的平均数4能代表小林第一次投中的个数吗?能代表小林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吗?

…… 此处隐藏206字 ……

师:不计算,大概估计一下,老师最后的平均成绩可能是几个? 为什么你们不估计最后的平均成绩可能是6个或1个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平均成绩应该比这组数据里最大的数小一些,比最小的数大一些。 估得准不准呢,让学生算一算。

提问:我最后没赢,你们觉得问题主要出在哪儿?

假如老师最后一次投中5个,甚至更多一些,比如9个,那么我的平均成绩又会是多少呢? (生估计或计算,随后交流结果) 二、深化理解

师:请大家观察下面的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