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时间:2023-09-25 11:54:40 作者:天下 字数:20932字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5篇

经过引进相关的事例或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下面是小编为咱们收拾的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假设咱们喜爱能够共享给身边的朋友。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篇1】

教育方针:

1、识字、引导学生用汉字的规矩识字,开始知道多音字。

2、堆集词语,并感悟词语的调配。

4、展现自己从大街招牌里学到的生字,培育自主学习的才能。

教育要点:

学习识记生字的办法。

教育难点:

展现自己从大街招牌里学到的生字,培育自主学习的才能

教育进程:

榜首课时

(一)、导入

今日又到了“我的发现”时刻了。这一次,咱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1、把带有四种偏旁的字打乱次序贴在黑板上,学生先自在读,然后做分组游戏。

2、学生自在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3、沟通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相机在四行字的前面板书四个偏旁) 还发现了什么?能举个比如吗? (提手旁与手有关,如“摇”要用用来摇) 教师和学生一同总结:字的偏旁与宇的意思有关。

4、用这种办法你又知道了哪些字呢?(多种形式读“我会认”中的生字)

5、你还知道有这四个偏旁的字吗?(小组相互评论,进行报告)

(二)、我会读

今日,教师还给咱们带来了三个语句,你们读一读,看看咱们还能发现什么?

1、出示含有多音字的三个语句,分小组读一读。

2、指名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语句里有两个字是相同的,但读音却不相同) 对了,这便是咱们说的多音字。

3、用它们不同的音来说说不同的词。

4、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 (沟通、稳固学过的多音字)

(三)、日子识字

教师展现拍照的相片——学生了解的大街和学校。引导学生认读相片上的生字,鼓舞学生平常留心身边的汉字。

第二课

(一)、导入

时刻白叟的脚步动静起了,又到了“铢积寸累”的时分,今日咱们要堆集些什么呢?一块来看看吧!

(二)、读读记记

1、用自己喜爱的办法读一读。(自己读,与同桌读,小组成员一块儿读)

2、辅导朗读。

1、指名读,正音。

2、分小组操练朗读。

3、伴乐朗读短语。

3、发现堆集办法。

你们在哪见过这些短语?

(在课文里见过,如“绿莹莹的荷叶”是“荷叶圆圆”一课的) 教师小结:在读书的时分做个有心人,就能堆集许多好词好句。

(三)、扩展操练。

你还能开动脑筋,把这些词语说得更详细些吗?

(四)我会读

(出示小女子在海滨沙滩上游玩的情形图)

你看见了谁?谁跑过来和她一块玩了?(出示儿歌标题“浪花”)

1、凭借拼音初读儿歌。

2、辅导爱情朗读儿歌。

1、学习榜首天然段。

浪花是怎样和我一同玩的?(学习朗读第二句)

多狡猾的浪花呀!我和它玩得快乐吗?从哪看出来的?(学习朗读第三句)

你们喜爱这狡猾、心爱的浪花娃娃吗?(伴乐朗读榜首天然段)

2、学习第二天然段。

我多想浪花娃娃能再和我玩呀!你们看,它真的来了,这回它给我带来了什么礼?多么宝贵的礼物,你们喜爱吗?那你们会怎样读呢?

又是做游戏,又是送礼物,这么顽皮、心爱,多像一群——顽皮的娃娃。

你喜爱这些“顽皮的娃娃”吗?能把你的喜爱经过读体现出来吗?

3、伴乐朗读儿歌。

第三课时 白话外交:猜谜游戏

(一)、创设情境,激起爱好

1、同学们,告知你们一个好消息,张教师想拍一个关于小兔和小松鼠的故事,放给全校小朋友看。今日,到咱们班来选两个最佳小演员,你们有没有决心被选上?好,让咱们一同来看看故事的最初吧!

2、出示图片。

教师说明:哇!今日气候真好。小兔高快乐兴去漫步,走着走着,遽然看见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来

3、假设你是小兔和小松鼠,接下来你会干些什么呢?那就让咱们拿出课前做的头饰,排练一下吧!

(二)、协作排练,自主展现

1、两人分人物排练。

2、在小组内评选出协作得最好的一对伙伴。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沟通。(用数码摄像机拍照下来)

4、放刚拍照下的镜头,全班同学仔细看完后评议,教师相机辅导评议要点:

1、哪两个小朋友合编的故事好听?

2、哪两个小朋友说得好?

3、哪两个小朋友演得好?

5、评选“最佳小演员奖”,颁布奖杯,并给地点小组每人发“最佳协作星”。

(三)、自在选择,组内续编

…… 此处隐藏4597字 ……

2.你从图片上看到的主人公是谁?她在做什么?

预设:主人公是小姑娘,她在和小牛一同游玩。

我以为主人公是妞妞,她在放牛。

3.教师演示读绕口令。

4.结合图像演示,师生逐句学习绕口令,正确读准字音。

5.多种方法吟诵:小组竞赛读、同桌互读。在天然轻松的活动气氛中,感触绕口令内容、字词的发音等。

6.安置小使命:回家和父母一同读读《妞妞赶牛》这首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