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时间:2022-11-24 17:35:31 作者:壹号 字数:25241字

篇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论当代研究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问题

摘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和民众文化认同的基础,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对这个社会的凝聚力和社会共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个社会长期适应自然与环境的挑战过程中形成的集体经验。绝大多数社会都把核心价值观作为其内在发展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所有社会成员的理念和情感,体现着所有社会成员对社会共同体的最大忠诚,对其信奉者产生一种最直接、最自愿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是一种可以维系和巩固社会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共识的极为珍贵的资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研究生作为当代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最创新性和学习性的群体,他们是整个社会的科研大军,是推动整个社会不断进步的巨大力量。因此,研究生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爱国,文明,和谐

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精神,都有作为时代精神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在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我们处在一个各种价值观鱼龙混杂、各种思潮层出不穷的年代,如何去伪存真,如何在时代潮流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是一个见仁见智,需要用智慧去解

决的一个问题。经过反复查阅文献、推敲和思索,我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 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传承和丰富内涵,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全面、最深刻、最完整、最系统的阐述,为广大青年自觉践行以及全社会共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修身立德的着力点和培育弘扬的落脚点。

核心价值观对于民族、国家发展非常重要。习近平主席层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可见,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强大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先进文明的成长。精神是一个人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支撑与动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挺直身板的脊梁、破浪前行的罗盘。而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要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确立各族人民共同认可、普遍遵守的价值观,形成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合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每个人的幸福安康,是全党全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的基础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当今时代精神。“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个体应该坚守的共同价值要求和需要践行的道德行为准则,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必须顺应世界大势,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我们坚定不移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基础,也是我们坚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朝着“中国梦”不断奋进的力量源泉。

…… 此处隐藏4933字 ……

要想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先明白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什么。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相对稳定的基本价值准则。而社会主义价值观则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等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凝练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认识的过程,从改革开放初期,再到九十年代深化改革,一直到中共十八大,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领域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从中国特有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实际出发,凝练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最新概括。这24个字分别从三个层面表述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从社会层面看,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取向;从公民个人看,遵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提出以后,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大多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其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此后,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点。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号召要加强学习和宣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力度,提出要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也是一盏指路明灯。2014年2月国家统计局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模糊化现象严重,选择“无所谓”、“不清楚”选项的比例占24.1%,说明在当今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中是非、善恶边界模糊的情况较为普遍。此外,知行脱节问题依然普遍。“值得提倡, 但我做不到”选项比例高达64.9%,这说明存在着大量的认识和实践脱节现象。绝大多数人能够认识到应该文明和谐,但实际行动上却相去甚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间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和实践要贴近群众,把握群众的所思所虑,以贴近群众的方式开展,让理论学习和实践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首先,允许多样价值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提出以来,一直为人们所讨论、所研究,最终,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这里的“同”并非无差别、完

全同质的, 而是在承认合理差异的基础上,包含差异的“同”。多元价值取向昭示着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体现了人发展的进步性。这样的认同保持了一元与多元的张力, 包含了对立的统一、竞争的和谐, 有助于增加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再者,澄清模糊价值取向、抵制是非混淆现象。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人们感到难以确定自己的价值,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已变得模糊甚至颠倒。因此, 加强底线伦理及耻感教育并辅之以约束机制促进知行有机统一显得极为必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具有其时代必然性,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要求,也是遵循社会核心价值确立规律开展意识形态建设的客观必然。历经数十年的探索,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均处于一个分岔路口性质的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时期,一个民族和国家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统一的方向,而散沙一盘是毫无竞争力可言的。思想、利益可以多样化,但必须有一个全社会多数人认可和服从的价值观,这样社会才有真正的稳定和秩序,才有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的力量——这才是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