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文档

时间:2022-11-22 14:42:47 作者:壹号 字数:6908字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编者按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之际,学术界和社会上对一些与抗战有关的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大加深了人们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推动着抗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但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讨论中也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歪曲历史的言论,极易在社会上造成误导。

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张宏志,请他就如何定位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如何看待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等热点话题,进行全面深入、正本清源的阐述,以期能帮助人们更客观公正地看待那一段重要的历史。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建立对于争取抗战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

记者:

在近年来抗日战争史的研究中,以及在近期的一些影视作品中,出现了关注和表现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的热潮。与此相关,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之间的作用对比,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有人认为,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为抗战

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则居于次要位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宏志:

关注和表现正面战场的作用,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对宣传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光辉历史,促进海内外爱国者特别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大团结,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也要看到,有少数人是在借宣传正面战场的作用,贬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重要性,这就是完全错误的了。

抗日战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实现全民抗战创造了前提。其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正面战场上爱国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取得的相应战果,当然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和适当宣传,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由于我们过去对正面战场宣传得较少,很多人感到新鲜,再加上一些人只看重作战规模,热衷于正面战场上规模宏大、场面热闹的会战,因而对于水银泻地般无孔不入、滴水穿石般坚韧不拔的敌后游击战争产生了轻视,甚至有人怀疑敌后战场的重要意义,质疑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对于敌后战场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

记者:

请您具体谈一谈,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敌后战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战场?建立这一战场有什么重要意义?

张宏志:

…… 此处隐藏0字 ……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国力、军力差距,中国的抗战不仅是中国军队的对日作战,而且是一场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生存的殊死搏斗;中日之间的斗争,也不单是两国军事力量的比拼,而且是两国综合国力消长的较量。因此,中国要赢得战争胜利,不能仅仅靠政府军进行片面抗战,而要依靠人民大众实行全面抗战。抗日战争中,为了维护国共之间的统一战线,共产党军队只能避开国统区向敌后发展,而这恰恰为共产党摆脱国民党政府的限制和压迫,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创造了发展空间。

所谓“敌后”,是指敌人后方,也就是敌占区、沦陷区。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敌强我弱和国民党军队的单纯防御战略,中国大片国土沦于敌手,从而使得在敌后开展大规模游击战争,建立相对独立于正面战场的敌后战场成为可能。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由于其阶级性质、执政地位和抗战方针的不同,分别指挥和领导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形成了中国抗

战中两个领导中心、两支武装力量和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抗日战场并立的局面。与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不同,敌后战场是共产党领导敌占区人民开辟的争取自身解放的战场。当日军挟优势军力大举进攻,正面战场接连失利,国家面临存亡危机之际,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发动游击战争,唤起沦陷区民众,逐步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为逆转敌我军力优劣之势,发挥了正面战场无法替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人民觉悟的提高,社会组织的完善,政权机构的巩固,军事力量的壮大,为后来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新国家和朝气蓬勃的新社会准备了条件。这其中的重大意义,更不是单纯以作战规模的大小所能衡量的。中国近代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斗争中,从屡战屡败到不断走向胜利,转折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之所以会出现这一转折,关键就在于动员了亿万人民群众,实行了人民战争,而正是敌后游击战点燃了这场人民战争的燎原之火。因此,可以说抗战中敌后战场的建立,对于争取抗战的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

记者:

从军事上看,敌后战场上开展的游击战争发挥了什么作用,具有什么优点呢?

张宏志:

敌后游击战争是一个战略概念,既包括战术意义上的游击战,也包括在有利条件下进行一定规模的运动战和必要的阵地战。就军事意义而言,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不仅牵制了侵华日军的大量兵力、拖住了日军的进攻步伐,而且通过在沦陷区建立根据地,逐步实现了收复国土、解救人民的目的,同时也破坏了日军以战养战的战略企图。这种对敌人后方的深入持续打击,本身就是一种战略上的攻势作战。到抗战胜利前夕,正面战场弃守的沦陷区已大部分成为了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一亿多人口的领土得以光复,敌占区被压缩成了点线孤岛。仅从收复失地这一点来看,敌后战场取得的成果也是无可比拟的。在正面战场的作战中,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也付出了相当的努力,其间举行了较大规模的 22次会战,有些战役也获得了胜利,但作战样式大多为防御作战或防守反击,在战略和战役、战术上明显缺乏机动作战的思想和攻势作战行动。虽然在正面战场的许多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也曾积极作战、牺牲惨重,但作战效果并不理想,除滇缅反攻外,收复的国土极为有限,以至于后来日本战败投降时,国民党政府会命令本应弃械就俘的日军保持武装,继续抗拒包围他们的解放区军民,等待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