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案23 苏教版

时间:2022-11-22 14:42:44 作者:壹号 字数:8110字

蝶恋花

晏殊

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反复朗诵,读出词作的情感特征并掌握朗诵技巧。 2、学会从意象入手,品读主人公情感。 3、了解词作多元化的主题。

4、把握古典诗词中菊、兰、燕子等传统意象的象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个别学生朗诵,教师范读,学生对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朗诵词作,体味主人公情感,掌握朗诵技巧。

2、提取意象,分析意象,品味情感。 3、在分组讨论中,了解词作的多元化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诵读中体味词作情感,与词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在学习中,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熏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 一、 导入

1.北宋有一位词人,他仕途显达,官至宰相。他爱好文艺,乐于引荐人才。他家常常终日宴饮,宴饮时必定歌乐相伴,按我们今天的话来讲,他家其实就是一个文艺沙龙。他曾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名句。他就是—晏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名篇:

《蝶恋花》。 2.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词人,著有《珠玉词》。词的主要成就在艺术上。他常用委婉手法,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造语工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

二、诵读,整体感知

1、 2、 3、 4、 5、

请一学生诵读,其余同学仔细听读,后做点评。

由学生点评总结诵读要点:音准;节拍正确;情感把握到位。 投影展示节拍,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在此环节中重点解决音准和节拍正确这两个问题) 自由朗读,说说该词传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离恨苦。(因与对方别离而产生的痛苦)

三、品鉴上阕

(一)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小组内成员对读,边读边找) 1.意象概念复习:意象就是客观事物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明确:菊、兰,罗幕,燕子,明月 (二)眼中景,心中情 1.鉴赏菊、兰

问:透过主人公眼中的菊、兰,你读到了主人公心中的什么情感? 明确:早晨的雾气笼罩在菊花上,这在主人公看来,是菊花脸上笼罩着一股忧愁。兰花上的朝露,在她看来,是兰花哭泣流出的眼泪。作者将菊和兰人格化,将主人公的情感移到客观景物身上,借菊花和兰花抒发了主人公因别离而伤感的情绪。 2.鉴赏:燕子

问:读到“燕子双飞”图时,你品出主人公的什么感情?

明确:罗幕在秋风中晃动着,生出一缕秋寒,而燕子似乎不耐这寒意,成双成对地在主人公面前穿帘而飞。反衬手法的成功运用,突出了女

主人公的寂寞孤苦。 3.鉴赏:明月

(1)问:“谙”、“晓”的意义。 明确:谙——明白,理解。

晓——早晨。

(2)问:从这幅明月图,你读出主人公什么心理感受?

(可引导学生由以下几方面来考虑:主人公埋怨月亮是否有理?她的无端埋怨说明了她此刻什么心情?她为何一夜未眠?)

明确: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主人公似乎不该埋怨月亮。但人在极端痛苦之时,常会将情感发泄到第二者身上,主人公正是在这种情景下,把她的苦楚迁怒到月亮身上。因此,主人公的无端埋怨,写出了主人公被相思煎熬得极为痛苦;而主人公整夜望月,一宿未眠,这都是相思成灾的结果。

(三)小结:词的上阕写景,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从菊、兰、燕子、明月这些主人公的眼中景里品读出主人公的离恨之苦。上阕在艺术风格上显得委婉含蓄。 (四)有感情诵读上阕

1.问:上阕中,情感在哪里达到高潮? 明确: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2.教师指导:诵读强烈的悲凄之情需做到:加重语气,放缓节奏,拉长音节。 3.教师范读 4.学生诵读

四:品鉴下阕

学生诵读下阕

(一)品鉴廖阔高远的境界

问:前人评价此词:上阕写得委婉含蓄,下阕写得境界廖阔高远。请说说下阕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廖阔高远的境界?

明确:望尽天涯路;山长水阔。下阕固然还有浓重的离愁别绪,但所向空阔的视野使到感情至此完全没有纤柔的气息,全词到此境界阔大。 (二)体会主人公情感

1.问:女主人公为何在一大早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明确:昨夜一夜未眠,想通过登高望远来排遣离愁。但望无所得,反使相思更加强烈。

2.问:除了用登高望远来排遣离愁外,主人公还用了什么方法?有效吗?

明确:寄信。但山长水阔,信无从寄,这无从寄,又加深了相思之苦。 (三)体会用词造语的工妙

…… 此处隐藏364字 ……

在婉约派写离愁伤感之作中,这首词是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特点,而且又有婉约词所少见的辽阔高远地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有超越了婉约词。 3.诵读全词

六、多元化探究主题

引题: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诗词,作者原来可能没有那种想法,但读者在鉴赏过程中,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审美习惯等方面的实际,对作品所表现的的境界或某一片断,产生各种不同的联想和想象,引申出新的含义来。

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两种解读:

第一:爱情诗。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第二:我们不妨把“伊人”视为一种美好事物的象征,它可以是我们一直苦苦追求却无法实现的理想,还可以是我们的一种信仰,一份期盼,一个甜蜜的梦。在对这个美好事物的追求过程中,充满着各种险阻。 问:对晏殊《蝶恋花》主题的理解,除了可以定义为思妇怀远之外,还可以有什么理解呢?

明确:主题可理解为:为事业,学问,甚至是人生确立一个目标的过程是极为辛苦的。

确立目标的过程是令人如此的揪心。选择的艰难,他人的不解等都会给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以致愁绪满怀。干扰目标确立的因素非常多,在此情境中,唯有爬上高楼,高瞻远瞩,清晰地看到远方,才能排除各种干扰。这时方能成功确定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