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论文

时间:2022-11-22 14:42:44 作者:壹号 字数:8221字

纳雍民间孝歌,妙趣横生

纳雍县昆寨中学 李鸿

[摘要]纳雍民间孝歌是民间艺术成果的一种传承方式,它用歌的形式对下一代进行教育,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成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运用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纳雍民间孝歌 中国文艺作品 艺术特色 对比解读

纳雍的丧葬习俗有它独自的特点。在纳雍民间,不论年纪大的人还是年纪小的人死了,只要办丧事,就会有人坐夜,坐夜就少不了要唱孝歌。孝歌已经成为纳雍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丧葬文化,纳雍人从小就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办丧事的时候,棺材用两张长板凳支起来,摆在堂屋的正中间,前面摆一张方桌,方桌上用升子装满苞谷,插上用楷书写成的“故显考(妣)□□□(逝者姓名)老大(孺)人之灵位”的牌位,前面点上长明灯,香火不断。道士先生做丧事的时候,救苦、烧纸、过殿、拜忏、渐亡??就在前面的方桌两边坐下,一边念一边敲锣鼓。按照地方习俗,人死后是不能见天的,不仅在外面开棺要用布把天空罩起来,就是在家里,也要用白纸把家神菩萨的“天地君亲师位”的“天”字盖上。而更多的时间,道士先生把丧堂还给众亲戚朋友,大家就坐在方桌两边唱孝歌。

孝歌的内容大至分为三种。

第一种叫开场歌。开始唱孝歌,每个歌手都要先开场,目的是谦虚一番,也为了等一等因有事还暂时没有到场的歌手,还因为大家一时还没有把精力集中过来,先开场,等到人们的精力集中过来了,再正式开始唱孝歌,相当于歌曲的前奏。如:

锣沉沉来鼓沉沉,突然惊醒梦中人, 衣服不穿披起走,鞋儿不穿靸起行。 走到丧常望一望,满堂都是唱歌人, 心想开言唱两首,又怕声气不调匀, 若不开言唱两首,枉到丧堂走一巡, 管它调匀不调匀,随便唱首陪亡人。

这是谦虚的表白。

学唱孝歌到这方,来到孝家开个场。 一开天来天又大,二天地广遍四方, 三开萧何追韩信,四开刘备与关张, 五开一百单八将,六开三关杨六郎, 七开盘古分天地,八开轩辕制衣裳, 九开西游孙行者,十开岳飞挑梁王, 十一十二多留下,众位歌师请上场。

这是就是开场,开场的歌很多,这儿就不再一一列举。

这一点与宋话本相同。宋话本在市民阶层中产生,有专职说话的艺人,现存话本是说话人表演用的底本,他们在“说话”前,先要天场,目的是为了等人到齐后在正式开始讲故事,但也不能让先到的人坐着冷了场。

如宋话本《碾玉观音》开场写到:

山色晴岚景物佳,暧烘平雁起平沙。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堤上柳,未藏鸦。寻芳寸步到山家。陇头几树红梅落,红杏枝头未着花。

这首《鹧鸪天》说孟春景致,原来不如《仲春词》做得好。 ……

第二种叫做“扯歌”,这种歌现编现扯,目的是用来搏得听众一笑,或用来骂倒一起唱孝歌的对手。如:

唱歌老师话别多,听我唱个白嘴歌。

在家听到猫说话,出门看见风吹石头滚上坡, 或时看见牛下蛋,或时看见马拉窝, 青杠树上黄鳝眼,烂泥田中丫雀窝。

这歌纯粹是为了扯来让别人笑的。如:

小小牛儿花颈根,未曾出角先打人, 拉你走到田里去,欠索两根鸡屎藤, 送你几下刷鞭棍,泥土拉起几尺深, 问你还要犟不犟,不会讲话只会哼, 不然睡在地下滚,凭我抽打不动身, 一天送你几把草,眼堂饿得三寸深。

歌师唱歌来得凶,出来遇倒恶端工, 徒弟要拿司刀砍,师傅要拿神棍冲, 看牛娃儿不懂事,按倒你的屁股捅, 看你实在讨人嫌,我也不把你放松。

……

这就是整人、对骂的扯歌。

这与中国古代诗词中借动物骂人和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已心中强烈的愤懑情绪内容十分相似。当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外,不能把封建统治阶级与被压迫人民的矛盾,民族矛盾,等同于这种相互戏谑取乐的对骂整人的扯歌。如: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岳飞《满江红》

第三种叫盘歌。主要唱的是历史故事,当然也有杜撰的现代劝世人积善德、勤劳致富,“学雷锋”的故事。

…… 此处隐藏523字 ……

纳雍民间孝歌的教育意义,在于它的叙事性,这与汉乐府民歌十分相似。李季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方式写成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也继承了这种手法。侗族因为没有文字,用歌传承文化,其实这一点汉族也是一样的,在纳雍民间孝歌中就有明确的体现。如:

杨家八虎闯幽州,打得天昏地也愁, 大哥长江来刺死,二郎短剑自分身, 三郎马踏入泥浆,四郎失困在番营, 五郎怕死当和尚,六郎三关把身藏, 只有七郎死得苦,七十二箭穿心肠。 残兵败将回家转,报与杨老令婆听。

——《杨家将》

这里用歌的形式唱出了幽州大战的激烈与惨状的伤亡。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出,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癸。舂谷持作饭,采癸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退伍老卒重返故里时所看到的亲属死尽、家园成了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