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总结

时间:2022-11-21 06:17:58 作者:壹号 字数:5762字

散文阅读方法第一单元小结

宝鸡石油中学

石永昌

散文的分类类型 例文 表现手法

写景散文 状物散文叙事散文

荷塘月色 天幕上的舞蹈背影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寓情于事

散文阅读方法指要人物(行为特征) A.描写了什么 形象 B.描述了什么 特点 D.运用了什么 语言 E.运用了什么 技巧 情(抒了什么情) 写 了 什 么

形(表、实)

事件(具体表现) 景物(有何特点)

复现情境 体悟情感

怎 样 写 的

神(里、虚)

理(明了什么理) 志(言了什么志)

C.抒发了什么 情感

为 什 么 写

语文的品质,思维的品质 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写景散文 散文鉴赏 诗歌鉴赏 小说鉴赏 戏剧鉴赏 状物散文 叙事散文

景 物 人

语文的品质,思维的品质 形象思维能力的要素分析人 景 物

心 理 活 动

动 作 行 为

视 觉 形 象

听 觉 形 象

味 觉 形 象

温 觉 形 象

触 觉 形 象

情语优先,兼顾物事

语文的品质,思维的品质声音 形 象 构 成 的 元 素 色彩 线条 形状 温度 味道 情态《荷塘月色》: “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弯弯的杨 柳的稀疏的倩影……树梢上隐隐约约是一带 远山……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一两点路 灯光,没精打采的” 《天幕上的舞蹈》:“上班下班从树下走过,不经意间,“啪—”的一 声,一朵艳艳的红木棉花就会砸在你脑袋上、脖子 里或脚边。躬身捡起那一朵灵灵的花儿,肥厚丰腴, 娇艳无比”

《故都的秋》:“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 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 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 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 到十分的秋意。”

情语优先,兼顾物事

写景叙事类文章阅读思维路径:

观其大略 评 价 思 想 内 容

文体特点,人景物事

局部精研

形象特征,两个层次

整合归纳

梳理择要,提炼主题 (情语优先,兼顾物事)

准确把握散文的感情阅读示例——《故都的秋》 这篇散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一)本文有哪些

“情语”?

(二)本文写了哪些

人、景、物、事?

有何特点?传递出怎样的情感?

准确把握散文的感情阅读示例——《故都的秋》

形象①北国之秋 “悲凉” 景语: 情语1:

特征“清”、“静”、 “想饱尝一尝”

总 起②南国之秋 “淡”

景语:

“慢”、“润”、

情语2: “看不饱”、“尝 不透”把握形象特征

突通 出过 对对 北比 国突 之出 秋故 的都 喜的 爱秋 之的 情特 点 ,

“赏玩不到十足”

准确把握散文的感情阅读示例——《故都的秋》

形象

特征

廿四桥的明月

(1

3)南国之秋

钱塘江的秋潮 普陀山的凉雾 荔枝湾的残荷

色彩不浓 回味不永

总 起黄酒 白干

稀饭 馍馍

鲈鱼 大蟹

黄犬 骆驼 色彩浓 回味永

(14)北国之秋把握形象特征

情语1:

“若留得住 ”

准确把握散文的感情阅读示例——《故都的秋》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

分写

总括

想往之情

五幅秋景图

留恋之情

秋晨

秋槐

秋蝉

秋雨

秋果

准确把握散文的感情阅读示例——《荷塘月色》 社会生活月下荷塘

“颇不宁静” 自然世界

荷塘月色

荷塘四周

艺术世界

“这令我到 底惦着江 南了”

心 灵 世 “我什 界 么也 的 没有” 苦 苦 挣 扎

从知识结构看

叙述

顺叙、倒叙、插叙;人称

法表达方式 描写

从对象看:人物:心理、语言、动作、外貌; 景物描写从角度看:正与侧,虚与实,动与静,表与里 从情节看:细节描写 从艺术看:渲染、白描

抒情议论 艺术手法 结构手法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托物、寄人) 从文学角度: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缘事说理

从国画角度:渲染、白描、烘托、留白、工笔、勾勒 开头、结尾、线索、过渡、照应、铺垫、伏笔 描绘类(比喻、拟人、夸张)

修辞手法

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 语气类(反问、设问)

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考点具体化)人物:肖-动-语-心 景物:

思考的着眼点篇首叙述 篇中插叙 篇首倒叙 议前叙述

描 写

记 叙

篇末叙述 叙述例证 第一人称

情节:细节 手法:白描,渲染 角度:虚实、动静

人 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位于篇首 位于篇末

议 论

位于段首

…… 此处隐藏0字 ……

抒 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思考:置于文章不 同位置的表达效果

位于段末位于叙后

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格,不同类的是( C )A、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 一 片叶子和花上。 C、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 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 是渴睡人的眼。 E、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练一练 1.作者在文中要求在“牵牛花”下还需有“几根疏疏落落 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 ”,是因为 ( ) B A.只有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天的气氛才 会显得更加和谐。 B.蓝色有些忧郁,再配疏疏落落的秋草,更显落寞。 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作者无可奈何 的心情。 C.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昂扬的生命力,借以比 喻作者不息的追求。 2.按照写景类欣赏的四个点,赏析本段。 哪些景?谁为中心?什么顺序?什么特点?

练一练 1.最

后一句中“这些深沉的地方”是指 细腻、清闲、落 寞 _____。 ____________ _____ 2.花铺满地,写 视觉 形象;脚踏花地, 触觉 写 感受。这里寂静无人,斯人独徘 徊,人与自然相交融,作者心情, 有些 寂寞 ,也有点 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