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时间:2023-08-30 12:04:57 作者:壹号 字数:27800字

七年级上册地舆常识点总结概括人教版

地舆是研讨地球表面天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两者之间联络的学术科目。那么关于七年级地舆常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预备的一些七年级上册地舆常识点总结概括,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地舆常识点总结概括

七年级上册地舆讲义常识点

榜首章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巨细

1、提出根据阐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滨,眺望远处驶来的船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并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咱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5)麦哲伦举世飞行;

(6)卫星相片

2、用均匀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绘地球的巨细。

均匀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区分。

(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色: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形状

圆(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等长 (约为2万千米)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开始线

赤道(0°纬线)(距南、北南北极持平的纬线圈)

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度数规模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度数散布规则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断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断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特别线(点)

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30°和60°、南北极(90°)

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

区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N(S)为低纬度

30°——60° N(S)为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他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

画图:地舆书第6页 图1.6 纬线和纬度

4、经纬网:精确描绘一个地址的地舆方位,例如北京:40°N,116°E

留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址方位的描绘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

二、用现实别离阐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发生的地舆现象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自西向东(仰望逆时针方向)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

旋转特色

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地轴一直歪斜66.5°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引起现象

昼夜替换(周期24小时)

时刻差异(东边比西边早)

时节改动(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日时刻长短不同;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时节相反)

五带构成(各地一年中取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则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时节相反(春——秋;夏——冬)

画图:地舆书第13页 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图

2、地球表面五带的区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3、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冰冷;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酷热;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改动显着

画图:地舆书第14页 图1.14 地球上的五带

三、地图

1、地图三要素:份额尺、方向和图例

(1)份额尺:

①份额尺的核算: 份额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份额尺越小;分母越小,份额尺越大。

②比较份额尺的巨细与规模巨细和内容详略之间的联络:

相同巨细的地图:份额尺小 → 标明规模大 → 内容简略

份额尺大 → 标明规模小 → 内容具体

读份额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边5个0)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辨别方向:①一般办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 注记=文字和数字 识记图1.24一些常用图例

2、地势图

(1)等高线地势图:用等高线(海拔持平的线)标明地表凹凸崎岖的地图;

①海拔:地上某个地址高出海平面的笔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址高出另一个地址的笔直距离。

(2)辨认等高线地势图上的山顶、山脊、山沟、鞍部、陡崖等。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曲折是山沟,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曲折是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线堆叠的当地是陡崖)(坡陡之处等高线密布,坡缓之处等高线稀少)

画图:地舆书第25页图1.36 等高线地势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3)五种根本地势的特色: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上平整;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上坦荡,边际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崎岖,斜度陡峻;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崎岖不大,斜度弛缓;

盆地:海拔没有必定规范,四周高,中心低。

3、根据需要挑选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舆信息,养成在日常日子中运用地图的习气。

第二章 海洋与陆地

1、海陆散布:

(1)运用地图和数听说出全球海陆所占份额,描绘海陆散布特色。

份额: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 此处隐藏8048字 ……

在学习地舆时,要注重概念的学习,要对一切的地舆概念逐个消化、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要概念清楚了,判别、推理问题才干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简单混杂的概念罗列出来,逐个比照其差异。

时区、区时;海拔、相对高度;气候、气候;寒潮、寒潮;内流河、外流河、;疆土、____;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剖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迚行。

第二步:读乢、读温习大纲、要划先行——“思想描图法”

第三步:填、写结合——“地舆事物定位法”

经过榜首二步的温习,在把握了教材上的地舆常识、地舆觃律和相关的地图常识的基础上,使用地舆事物都占有必定空间、都有必定的散布觃律这一特色,对地舆事物及觃律迚行定位。具体做法是:预备一张空白地图(自绘或由教师印制造),把有关地舆事物,河流、天然带、交通城市矿藏等,按方位、份额,别离“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很多的地舆事物概括为一图,使地舆事物或觃律愈加一望而知,到达图形合一(图文合一),从而使学生的常识水__由理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稳固地舆常识的效果。用此法还能够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到达对地舆教材越学越薄,越学越少,概念、觃律清楚,内容了解的意图。

第四步:练、测幵重——“比照强化回忆法”

经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着手、动脑的温习活动,在熟练把握地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就应经过恰当操练来培育学生剖析、概括、概括地舆问题的才能,迚一步把握各地舆要素的觃律,以及各地舆要素之间彼此影响、彼此限制的辨证联络,学会用自己把握的地舆常识或觃律剖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当然与地舆有关)。为了到达这一意图,要恰作为一些意图性操练、测验,以了解常识把握的状况,对有疑问的标题与同学迚行评论或讨教教师。 在此阶段,对易混杂的地舆事物包含地名、重要地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可使用地图实施“比照强化回忆法”。如把不同性质的地舆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区域,回归线、赤道经过的国家,气候类型等,都能够列在同一图上,迚行调查、比照,强化回忆。

经过上述几个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地图为中心头绪,经过学生自己温习教材、转绘教材。这样就能迚一步加强你的地舆空间观念,迚一步理清地舆各要素之间的联络,到达进步自己剖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概括才能,较好的完结温习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