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地自限

时间:2022-11-20 16:26:37 作者:壹号 字数:10386字

划地自限 庐山归宗寺的智常禅师,俗姓陈,湖北人,是唐朝马祖道一位禅师的法嗣弟子。他教育学人的方式独树一帜,举凡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物,都可以成为他教化的活教材。

  一天,智常禅师和众人到菜园摘菜,他忽然拿起树枝,在一棵青菜周围画了一个圆圈,并立标杆作为标记,告诉大家:“看好了,任何人都不准动这棵青菜!”说完便离开了。

  菜头师巡菜园时大喜:“把这棵菜拔起来,明天中午煮来吃。”马上有人说:“这是大和尚的旨意,你敢动吗?”菜头师一听,被吓住了。

  库头师也说:“这菜只是长在那里,有什么意思?不如把它摘了,煮给大家吃吧!”众人群起而攻之:“这是禅师的意思,你敢动吗?”库头师就不敢开口了。

  就这样,不论谁想动那棵菜,都被众人劝阻,那棵菜就孤独地长在菜园里,没人敢碰。

  过了一段时间,智常禅师又与众人来到菜园,看到菜还在圆圈内,立刻举起手中的拄杖,向两旁的人挥去,并大声喝道:“你们这群死脑筋的蠢汉,难道就真的划地自限了吗?任由菜生长也不敢取来食用,这里竟然没一个有智能的人?”

  一位禅僧说:“禅师,这是您的圆圈指示,大家不敢违背啊!”

  说话的人又被智常禅师杖打一顿。

  智常禅师说:“一个圈,一句话,就不能改变吗?”

  说罢,他把标杆一脚踢倒,拽起那棵菜,头也不回地走了。

  参禅,没有教条,所谓“男儿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禅师画圈其实是在考验这帮弟子,能否离开语言文字,离开一切诸相,离开一切法则,自己寻找另外一个光天化日,寻找“一朝风月,万古晴空”的境界。

  可惜,普通人,总被名句文身束缚,无法找寻自己。

  四面临海的佛顶山,诸峰若拱,垒如杯瓢,海浪击破寺庙的寂静,百鸟吟唱着禅境的安宁。时光流转,岁月轮回中,寺庙前的菩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皱纹也不知不觉地爬上了慧如和尚的额角。

  一大清早,慧如绕着寺庙转了一圈又一圈,然后,跑到方丈智能面前嗡声嗡气地说:我要回家。

  回家回家,你哪来的家?智能看着慧如,一头雾水。

  来到这个世上,慧如就像一棵岩缝中的小草,活得顽强而自在。别的孩子嘴中都有爹娘这个固定的名词,而慧如打记事起,从没有人叫他回家吃饭,也从没有人问过他的冷和暖。

  白天,他靠左邻右舍送来的饭菜充饥。夜晚,穿过透光的屋顶,他仰望到月亮微笑的脸。夏天,闷热难捱的时候,鸟儿扇动巨大的翅膀给他带来丝丝凉风。冬夜,一群鸟儿将他围在中央,满天的星星对他指指点点,给他带来丝丝暖意。

  世上有一种机缘,人们将它叫佛缘。那年,智能大师云游到小镇,看到面黄肌瘦、病卧柴房的小慧如。智能大师见他可怜,收他为徒。于是,扶着柴房的土墙,慧如颤巍巍地来到了佛顶山。这一晃,就是几十年。

  来是偶然,走是必然,阿弥陀佛。慧如说。

  明年春天,放你回家。智能答。

  慧如埋下头来,继续念经,权当默认。

  寺庙后面还有一棵菩提树,树上喜鹊有七八只。每天,喜鹊还没报喜,蜜蜂们早已开始了辛勤的劳动,慧如也在空地上忙活开了。他挥镐,刨土,种土豆、山芋、向日葵。一群鸟儿围着他欢快地刨食。当汗水湿透了袈裟时,鸟儿就会围成一圈,扑扇着的一对对翅膀,像一台偌大的风扇,对着他扇起习习凉风,真是沁人心脾。

  到了秋天,慧如会收获很多土豆、山芋、向日葵。寺院的僧人天天吃,顿顿吃,怎么也吃不完。于是,他时常背着一个大大的口袋下山,至于下山干什么,没人得知。

  每次上山时,慧如都会空手而回,但脸上一定写满喜悦满足的表情。

  风言风语来了,慧如尘缘未了,凡根未净,在山下养起了女人。

  听到这些,慧如总是双手合十,口中念道:居善地赆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闲言终于传到方丈智能耳里。智能问:此事果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慧如答。

…… 此处隐藏512字 ……

  南方夏天炎热,面前这台电风扇就是慧如送给少年病中的父亲度炎夏的,可父亲没能用得上就走了。

  春天第一缕阳光越过大海照在佛顶山,万道光柱齐刷刷地射向山顶的寺庙,整个寺庙被阳光围了个水泄不通,给慧如周身镀上了一层金光,百鸟搭起一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在他头顶唱着挽歌,久久徘徊,不愿离去。

  佛问弟子:“世间何物最珍贵?”弟子答:“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数载,沧桑巨变,佛又问,弟子答:“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已经拥有。”

  人生在世,总要追逐些什么,或理想,或金钱,或权力。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我们生活的社会,本就是一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但是,如果为了追逐这些身外之物而丧失了自我,不惜贪赃枉法,甚至锒铛入狱,那么,我不禁要问:“即使追寻到了功名利禄,又怎么样呢?真的值得吗?”

  已经拥有佛家有云,贪欲乃十宗罪之一。贪欲,迷昏了一些人的头脑,让人失去了理智。它使人面目丑陋,让人试图抓住不可抓住的,甚至不计后果也要鲸吞一切。虽然一时获得了许多,但我想,这肯定是庸者的做法;真正的智者,定会调节自我,控制自己的欲念,珍惜已经拥有的。相传,苏格拉底的弟子,曾怂恿老师去最新奇的市场转一转,最终,苏格拉底还是两手空空地归来。苏格拉底说道:“现在我才知道这世上有太多我不需要的东西。”我想,这,正是智者的告白。的确,利令智昏者,放下贪欲才可能活得轻松自在。《圣经》有云:“生命,源于尘土,归于尘土。”如果不能摆脱束缚,以一颗虚妄的心去面对功名利禄,就会被万物羁绊。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人又怎会自寻烦恼?而理性如苏格拉底,始终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珍惜已经拥有的,自然不会作茧自缚,追逐那些遮蔽心灵的东西,这正体现了一位大智者的博大胸怀。

  当然,除了贪婪的庸者,还有一类可悲者。他们受到欲望的怂恿却又无力争取,只好徘徊在角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些不能释怀的过往,暗自喟叹,伤心不已。韶华易逝,时不我待,人生又怎可虚度?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失去的就让它随风飘去吧,抓住自己手中已经拥有的才最有意义。

  过去是一段回忆,未来是一场梦幻,只有现在,才是人能够切实地把握的。追悔已经逝去的,或是叹息未曾拥有的,这并非不可,但何不以自己已经拥有的为基础,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追索,让阳光洒遍你的心房,让现实成为你的力量,这样岂不更好?因此,感恩自己已经拥有的吧!不要抱怨太多,也无须太过羡慕别人的成功。曾经威震欧亚非三大洲的凯撒,在临死前对身边的侍者说:“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清,伟大如我,死后也一样两手空空。”既然万事转头空,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放弃失去的酸楚,接受现实;珍惜已经拥有的,用幸福的心态,去创造更为灿烂的前程。

  正如那顿悟后的佛家弟子所答:“已失去的与未得到的都不珍贵,已经拥有的才最珍贵。”那么,朋友,你摆正心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