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学论文

时间:2022-11-25 10:59:41 作者:壹号 字数:19952字

篇一:美学课程论文

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摘要:

关键词:

美学作为这些研究的分支,是一门研究美、美感、以及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意义为“对感官的感受”。美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美”的学问,更多是关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包括构成审美活动的审美客体(美)以及审美主体(美感)两个方面。人在审美活动中还可能产生美的创造,创造出新的艺术品。

然而美学并不仅仅是形而上的哲学理论,美学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活动以及在当代文学创作以及影视创作中产生重大影响。在当前娱乐至死精神下,这个时代被称为审丑时代,网民通过审丑的批判抨击从而达到内心情感的释放。由此美学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纯理论学科,美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产生新的意义,并对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一、美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代美学

美学的诞生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在人类最初实践活动中

产生的审美意识,是美学的最初萌芽;随后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朴素的美学思想体现的是一种自觉的、系统的理论的思考,其理论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追求;直到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理论学科。鲍姆加登从知、情、意三个方面划分人类的心理活动,认为美学(感性学)是研究“情”的学科。

随后近代西方美学在鲍姆加登感性学的基础上,康德、黑格尔致力于解决感性和理性的和谐自由统一问题,代表德国古典美学的最高成就。在20世纪的西方美学流派可分为三个方面:沿着哲学方向进行发展,沿着心理学方向进行研究美学以及从艺术社会学角度研究美学。而在中国则是在二十世纪初逐渐从西方引进美学理论。从梁启超、蔡元培对中国近代美学自觉建构。二十年代,吕澄、陈望道、范受康建立美学体系。留学日本的朱光潜在日本接触到到西方美学,并写出《谈美》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国人介绍美学。

篇二:改艺术美学论文

读书笔记

朱光潜全集《谈美》

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解放前出版的《谈美》的修订版,由中华书局重新编排,也加入了一些章节。因为我觉得它值得收藏,所有自己买了一本,值得常读。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美不在心,即不存在人的主观意识中,也不在物,即不存在客观事物中,它在心物的关系上。朱先生在《谈美》一书中写到:一棵古松长在园里,任何人一看见它都认为它是一棵古松,古松在我们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表象,古松的形象与古松的美,每个人在古松的形象见到到不同的美;也就是见出古松的不同形象。一棵很美的古松长在园里,无论我们看见与否,它都是很美地在那个园子里,这种美并不存在我们的主观意识中;丑是美的残缺,那棵古松是美或是丑,审美标准都不是由古松自己决定的。在此,朱先生把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以较高的美学理解力做出刨析,给后人在阅读和赏析做出了杰出的艺术贡献。他的对诗的独到理解,无不看出他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把洗练和精粹都凝结在他的《诗论》中,并运西方美学理论诠释中国古典诗歌所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朱光潜的人生美学认为没有脱离人生艺术的人生,应当以指向审美的存在提升品格。

在《谈美》一书的开场白中这样写到:“在这个危急存亡的年头,?? 我现在谈美,正因为时机实在太紧迫了”。给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中写到:“要洗刷人心,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做到免俗。也就是说:人要以最高的境界来提高修养、完善自我,去投入社会人生,从而达到服务社会和改造社会人生的最终目的。 读书笔记:

1、艺术美不就是自然美,研究美不能像研究红色一样,专门在物本身着眼,同时还要着重观赏者在所观赏物中所见到的价值。

2、我们只问“物本身如何才是美”还不够,另外还要问“物如何才能使人觉到美”或是“人在何种情形之下才估定一件事物为美”?

3、我们的学说否认创造和欣赏有根本上的差异。创造之中都寓有欣赏,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

…… 此处隐藏4288字 ……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以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为指导,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加工、提炼,并运用恰当的创作手法,塑造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创作活动不仅关系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涉及到了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及对事物规律性的归纳和总结。凡具有这种特殊属性的创作活动,都可划分到艺术创作的范围之内,这也是艺术创作与其他科学发明的不同之处。

无论什么形式的艺术创作,都包括了三个要素,一是社会实践的经验,二是艺术家娴熟的专业技巧,三是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

其中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生命的源泉,只有好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让艺术作品拥有震撼心灵的能力,才能使其闻名世界成为杰作。而对于艺术家来说,只有在癫狂状态下,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如泉涌般源源不断,才能与现实不断碰撞而爆发出震撼世界的杰作。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为精神疾病所困扰的艺术家拒绝治疗,随着疾病症状的消失,他们的创作力也随之消失。许多人在发病高峰时觉得特别敏锐、冲动、热情和富于创造力。

三、癫狂与艺术创作的联系

艺术与自然科学不同,并不是一个完全依赖理性逻辑分析就能完成的一门学科,正如前边所提到的,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三个元素正是艺术家、生活、创造力,只有这三者协调运作才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关键。

帕斯卡(Pascal)说过:“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ievsky)在《作家日记》中写道:“人们不能用禁闭自己的邻人来确认自己甚至健全。”

[6]

从智力的角度来讲,具有某种天赋的人确实在精神上比常人存在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心理学家为了证明天才的本质,将天才归类为精神病态,因为处于正常与癫狂之间时的胡思乱想,是产生创造力的基础之一,这种创造力如果与艺术气质相结合就容易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所以艺术家往往带有癫狂的气质,而癫狂的人中也常常能产生艺术家。艺术与癫狂总是交缠在一起,相互影响产生出复杂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