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时间:2022-11-20 15:54:13 作者:壹号 字数:19624字

篇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导读】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景象。然而,在欣欣向荣的发展背后,生态旅游在我国仍然面临着一些基本问题和矛盾,影响其进一步深入发展。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及实践,总结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面临的几大矛盾,之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经验,提出对策与方略,以期为我国生态旅游稳步、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与参考。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旅游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是当前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仍未统一。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指出,生态旅游是“对自然区域负责的旅游,既保护环境又为当地居民提供福利。”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认为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未受干扰的自然区域进行的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游览,目的是享受和欣赏自然(以及其他附带的文化因素),促进环境保护,旅游者的负面影响小,同时给当地居民提供社会经济利益。”虽然生态旅游的概念多种多样,但对其基本内涵的理解基本一致。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概括生态旅游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生态旅游的目的是享受和欣赏自然,其旅游对象包括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系统;

2、生态旅游以生态保护为原则,强调旅游的可持续性;

3、生态旅游不仅强调对当地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系统的保护,还强调通过旅游带动社区发展,以此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追求的是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生态旅游因其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其兴起之初,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尤其是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深入推广及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实践模式。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引入国内,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生态旅游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方面均取得一些成绩,但整体看来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相对于其他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发展在概念认知、理论研究、实施保障(管理、政策、法律规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矛盾分析

1、生态旅游风行与大众认知偏离的矛盾

近些年,生态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以此为宣传品牌的旅游景区纷纷涌现,但是部分政府部门和大众对于这一概念相对陌生,对其认知程度较低,甚至出现较大偏离。

一些人将生态旅游和自然旅游、乡村旅游等混为一谈,更有甚者将生态旅游理解为大众旅游,将所有在自然生态环境中进行的旅游活动和与生态相关的旅游均称为生态旅游。这种对生态旅游内涵理解上的偏差,造成我国目前生态旅游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表象上,开发实践也与生态旅游的本意发生的背离。

这种生态旅游的风行和大众认知偏离的矛盾,使得“生态旅游”这一极富市场吸引力的品牌被滥用于国内各大景区的宣传与开发,“伪生态旅游”产品层出不穷,这又会进一步误导公众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加剧生态旅游的泛化、低俗化。

2、旅游实践对理论研究的需求与相关研究滞后的矛盾

生态旅游实践的开展,需要有强大的理论背景作为支撑,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正确的引导实践,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纵观我国生态旅游的研究历程,其研究主体虽然呈现多样化趋势,包括旅游学、环境学、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多个学科,但仍存在实证性和理论性研究较少,而偏重应用性研究的问题,无法为我国当前生态旅游实践活动发展提供充分的科学指导,而且也不便于生态旅游统一的概念框架的建立以及整个研究体系的构建。旅游实践对理论研究的需求以及相应研究滞后的现状,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领域所面临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3、低密度、保护性开发与开发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矛盾

生态旅游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同时关注经济收益。生态旅游的收益除用于生态保护外,首先考虑使当地居民受益。因而,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追求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旅游形式。

…… 此处隐藏3906字 ……

二、对策

(一)搁置生态旅游内涵的争议,积极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在实践中实现创新

“生态旅游”是一个正处于发展的概念,它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有待于人们深入研究,但是理论源于实践,目前,我们的研究者应该采取搁置生态旅游内涵的争议,到实践中去领会生态旅游的真谛的态度,从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及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总结归纳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旅游内涵。

(二)中国传统文化应融入生态旅游理论中促进理论本土化

生态旅游理论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尽管其概念界还无法统一,但是其概念内核是很清楚的,即旅游与环境的协调,这与我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天人合一源于“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类和统一。历代诸子百家都力图以求天(大自然)人之协调,和谐与统一。西汉董仲舒继承和

发展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和“无为为之之谓天”(《庄子·天道》)等诸子观点,建立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思想体系,首次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类与大自然要和谐共处,只能有限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绝不能盲目地破坏自然规律,使自然生态失衡,一旦失衡必将自食其果。丽江古城之所以能保存完好与东巴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协调的传统不无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理论有许多相似的理念,我们应该将它融入到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中,这将有利于挖掘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有利于生态旅游理论的本土化,将对研究中国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三) 拓宽生态旅游理论基础,提高生态旅游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

面对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比较零散的现实,拓宽理论基础研究十分重要,旅游地学就是其中之一。旅游地学是运用地学的理论方法为旅游资源调查,规划开发及保护工作服务,从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门边缘学科。生态旅游资源中的地质旅游资源、地貌旅游资源、水文旅游资源等均涉及旅游地学问题。可见,旅游地学与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开发密切相关。目前已建立的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无一不是科技含量高、文化品位高的生态旅游热点。生态旅游和地质旅游的对象也常常是相同的,例如近年推出冰川探险游,沙漠景观探险旅游,焦作市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及广西西部天坑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