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导论小论文

时间:2022-11-20 14:22:39 作者:壹号 字数:45180字

篇一:国际政治学导论

国际政治期末复习提要

责任教师 李天祥

一、 几点说明

1.课程性质:国际政治是中央电大和四川电大“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当业以及成人大专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省开选修课,学分4个,一学期学完。

2.考核要求:本课程的成绩考核分为两种情况。(1)中央电大和四川电大开放试点班学生的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作业一共四次,满分为20分。期末考试采闭卷方式,卷面分数为100分,实际折合为80分。两部分成绩之和达60分者,视为及格。(2)成人大专班没有平时作业要求,故不计分。期末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达60分者为及格。

3.期末考试题型及分数比例:(1)填空(20分);(2)名词解释(20分);(3)简答题(24分);论述题(36分)。

二、 复习范围

导 论

1.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际政治理论:

(1)国际社会是一个体系。包括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两条线,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2)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国际社会“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充当了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

(3)争霸和侵略战争是“国际政治的秘密”,革命是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它是世界性的”。

列宁的国际政治理论:

(1)国际社会已从欧洲资本主义体系演变为帝国主义“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全融扼杀的世界体系”。

(2)世界区分为压迫民族即帝国主义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即殖民地民族,并超越两大国际性阶级成为国际政治最主要的行为体。

(3)战争与革命是世界的主题。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4)两制国家间关系的原则是和平、和平共处和做生意。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国际政治理论:

(1)国际社会以两大阵营的对抗为中心,日渐出现“第三种立场”和“第二个中间地带”。 (2)世界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世界战争的主要危险,先是来自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称霸世界的野心,继而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第三世界“是反殖、反帝、反霸的主力军”。

(3)认清敌友是国际关系的首要问题。两大阵营和三个世界的划分,都是以敌友关系为前提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

邓小平提出的国际政治新理论: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霸权主义是践踏别国主权的行为。反对霸权主义,以国际关系公认准则为标准,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划线。

(3)国与国关系应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分歧,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2. 国际政治学的中国特色的主要内容

国际政治学的中国特色,指的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从中国的角度研究国际政治演变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它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1)以国家权利为核心,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突出主权利益同强权利益的关系。在国家权益中主权利益间是相容的,强权利益间是不相容的,主权利益同强权利益的冲突不可避免,必须尊重主权利益,反对强权利益。国际政治具体体现为主权利益同强权利益间政

治、强权利益间政治和主权利益间政治。

(2)把生产力标准引进国际政治领域,确立经济优先观点,注重政治同经济的相互渗透。国际社会的主要任务应该注重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把消除贫穷,缩小贫富差距放在第一位。 (3)以改革促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弄清稳定与进步的关系。世界范围内的改革应该是不针对任何社会制度,在承认“一球多制”的前提下,变革不合理、不平等的具体模式和具体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行协商和调整;在尊重主权独立的原则上,从经济发展入手,并同政治相结合推动世界进步。

重要名词: 国际政治学

第一章 总论 国际政治的总体全貌

1. 国际社会的构成及其基本特征

国际社会的构成主要是国家。

由国家间的联系到构成国际社会需要三个条件:(1)经济联系密切,既分工,又相互依存;(2)主权国家为重要组成单位,相互间既对立,又统一;(3)具有共识的准则为纽带,既无序,又有序。只有主权国家间正常的、直接的、持续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联系,才最终形成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 此处隐藏12197字 ……

? (二)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

权力的概念

?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主要是指,在国际政治互动关系中一个国家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

行为的能力。

? 这一定义包含四层含义:

? ?权力是一种影响国际政治关系或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因素。

? ?权力只有在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 ?权力所体现的能力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