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当好一名电力中层干部

时间:2022-11-20 14:21:32 作者:壹号 字数:19193字

篇一:浅谈如何当好一名中层干部

浅谈如何当好一名中层干部<?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我在<?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3月5日下午开展的拓展训练时参加了“孤岛求生”的活动,更进一步的体会了中层干部应该如何履好职,到位而不越位,我们主要做好“执行者”的角色,发挥好上传下达、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人民银行的州(市)中心支行里,有为数不少的这么一批人,处于行领导和一般职工的中间,一般称之为中层干部(或中层领导)。一个好的中层干部,在“上传下达、承上启下”的工作职责中,既要创造让上、下称道的成绩,又要在“上压下挤”的工作环境中发挥着让上下都满意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既要会做人,也要会做事;既要会做领导,也要会做下属;既要会处理关系,也要会处理业务。那么,要如何提高综合素质,做一名上下均称道、上下均满意的优秀中层干部,借今天这个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谈点粗浅体会,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中层干部如何上传下达

既然处在行领导和一般职工的中间位置,要做一个出色的中层领导,就必须同时扮演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这四种角色,与上与下共同建立并维护良好的互动关系,以提

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一)把握“下情”,吃准“上情”。一名中层干部,无论是贯彻落实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还是检查指导下层的工作,或向上级领导汇报,都要从实际出发,把“上情”与“下情”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吃准两头,做好结合。一是按照“上情”理顺“下情”。

所谓“上情”,就是通常所说的“上级精神”,上级行和本行领导的指示精神。所谓“下情”,是指本部门、本单位的客观实际情况,比如人、财、物、事等具体情况、基本经验、存在问题、工作目标、任务等。要想在工作中融会贯通,应对自如,必须把上下情结合起来。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是基础,做好结合是关键。如何做好上情下情有机结合,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善于把普遍的东西具体化、一般的东西典型化、理论的东西实践化。二是统筹兼顾好上与下。顾下不顾上,是与行领导相处的一大忌讳;只顾上,不顾下,也同时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干部成长的两个基础:群众基础、领导基础;两种力量:拉力和推力)。顾上不顾下,易于失去人心,难以开展工作,难以博得上级信任。对于中层干部来说,顾上是求进之道,而顾下则兼具求进与保身两种功能。要善于把上得欢心下得民心结合起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 如何与上级更好的交流思想。行领导长期不清楚他手下的中层干部在想什么、干什么,就没法对工作实施有效领导,

也会对这样的中层干部不放心、不满意,心存疑虑。所以,作为一名中层干部,经常面见领导,当面请示汇报,是不可替代的有效沟通交流手段。那么要如何提高与行领导的交流效果呢?有几条建议:一是随时让领导了解情况;二是切忌越级上报;三是切忌报喜不报忧;四是提建议、意见要扼要简明,切忌长篇大论,不着边际;五是向领导汇报、请示工作时,要多问行不行,少问怎么办(事前要想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作思路,再向领导汇报、请示);六是与行领导意见不相同时,要先认同领导的观点,再找机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七是在工作上有任何成绩时,首先应将功劳归于上级的英明领导,切忌争功或邀功请赏;八是如果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可以向领导坦承自己的困惑,诚恳的向领导请教。

…… 此处隐藏3070字 ……

三、 要成为合格的干部,需要懂得“舍”与“得” 平衡问题。 陈祥明院长《塑造卓越的领导力》课程,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其中提到的重要一点就是“舍得”的艺术。干部要具备“抓大放小”的能力,就是在时间不允许的前提下,果断的抓住当前的重点工作,做时间管理的专家。现在有很多地方都强调“细节决定成败”,但我们必须明白,决定事情宏观走向的并不全是细节,需要明确的是:过程

固然重要,但结果更重要!需要在结果保证的前提下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在不停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在纷至沓来的新任务下,干部必须处理好 “舍”与“得”的平衡,以结果为导向,抓住重点工作。部门的干部,是一个单位工作开展的主力,承担着大量沟通协调、上传下达的任务,原本事情就比较多,新的任务还不断到来,这个时候干部需要有对工作重要性的鉴别能力,分清楚轻重缓急,优先保证做好重点工作,将其他工作放一放再做,或者尝试授权给有能力的下属来做。

四、 要成为合格的干部,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干部很重要的特质。失去责任感,就失去了为达到目标而坚守的信念,纵有再大的能力,也终将碌碌无为,因为缺少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内在动力。一位干部的专业知识可以学习,能力素质可以锻炼,工作方法可以改进,唯独责任感,这种与生俱来的信念,很难甚至无法通过后天培养。所以说责任感是干部的一种可贵的品质,有了责任感,就有了最为源源不断,为了组织的目标和理想,再苦再累也要把事情做好的原动力;有了责任感,就有了一往无前,勇于担当的魄力,上级交给的任务主动承担,面对困难设法解决,遇到问题从不推诿,勇于承担责任。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我们要树立以学校为家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我们的学校建设添砖加瓦,把学校的事情当作是自己的事情,才能把事情干好。

五、 要成为合格的干部,需要有高效的执行力。

从“执行力”一词产生以来,重点就放在对上级指令的无条件完

成。供电企业有句话说得好:“理解可以有过程,执行不能打折扣”。但是,高效的执行力,不仅仅体现在速度上,更体现在执行本身的质量和效益上。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本身扮演了双重角色,既是重要的执行者,又是部门的决策者,是上级领导和组织的执行者。作为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为保证高效的执行,首先要明确上级领导的意图,当前的形势、目标和任务,只有深刻领悟,才能在执行的时候始终和组织保持一致,才能在决策和制定计划,分解和部署工作时,做到正确高效的执行。干部的“执行力”还体现在另一方面,就是身先士卒,尤其是基层干部,面对的直接下属就是一线员工,很多时候需要做表率。最近,省公司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提出了开展“亮身份、学党史、长本事、比贡献”的主题实践方案,作为学校的中层干部就该敢于挺身而出,做到“平常时期看的出来,关键时刻冲的上去”。

六、 要成为合格的干部,需要有一种持续而旺盛的学习力。 学习,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培养面对实际问题,分析、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无止境”、“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作为一名干部,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在作出决策和执行的时候,专业素养是前提,还需要有全面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这就要求干部具备持续而旺盛的学习力,时刻保持“归零”的心态,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吸取知识,更新自己。只有对形势、内外部环境、自身和组织的优劣势有全面的把握,才能够做出科学、可行的决策,才能够真正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短短三天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是持续的深入思考。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学校中层干部岗位的员工,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环境,学好新规程,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在工作实践的锻炼中,得到管理理论的真才实学。同时,要增强公转意识,大局意识,提高履行岗位的责任意识,提升分析、沟通、协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我将以本次学习培训为契机,积极转化所学知识,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承前启后,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学院团青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