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

时间:2022-11-21 06:41:13 作者:壹号 字数:7272字

江西农业大学公共课论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宏观经济学

人民币汇率之我见

姓名: 贾俊韬 院系:工

专业:工程管理1001班 学号: 20101395

1

人民币汇率之我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币的升值行情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的经济领域专家关乃至全球很多国家的经济学专家所高度关注。近来人民币汇率创下自汇率改革以来新高,1美元兑换人民币报6.3816元突破6.4元整数关口。自从美国指控中国政府操控汇率并威胁要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以来,两国有关汇率的口水仗激战犹酣。汇率问题不仅成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的热点,也成了街头巷尾寻常百姓的话题。

首先来感受一下当今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中间价图:

从此表中我们不难发现人民币的价值确实是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对美元、日元、港元来说就更为明显。就一个简单例子而言:原本一个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的花,须美元折换成人民币,共计需要30万元左右。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原本30万元的人民币费用而如今只需要25万元人民币就可以解决了。于是,我们都惊喜的说“人民币更值钱了”!

一.升值的正面性

人民币升值,首当其冲是其购买力的增强。由于人民币更值钱,那么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对的降低,进而有利于我国进口产业的发展。就拿中国石化来讲,它进口的石油价格下降,其企业的生产成本便降低了,获取利润的空间也就扩大了。当企业有了扩大再生产的资本,就会进行在投资,从而增大了企业的规模,其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由此更上一层楼。

其次,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购买力的加强,另一方进口产业间的不断

2

发展壮大,这两项叠加更有利于减轻中国外债的压力。

二.升值带来的负面性

1) 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我国外贸和出口。人民币升值,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

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带来的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投资的衰竭,经济不景气。

2)影响到我国企业和许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因为尽管“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主要产品,但中国产品的一个致命弱点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主要依靠产品价格的低廉,而其技术含量很低,高科技产品又很少,在竞争中并不处于主导地位。人民币如果升值,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将逐步丧失。

3)破坏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使我国刚起步金融业极具不稳定,风险加大。因为升值就可能葬送我国多年辛苦造就的良好投资环境,新增的海外投资会减少,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将被大大消减。另一方面,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可能增加,而这正是我国初步发展起来的金融业没法积极应对的。

4)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转而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因为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一直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外资企业则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之一,外资增长放缓的同时我国出口又受阻,则必然加大就业压力,使国内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5)中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必将大幅度缩水。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6591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一旦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储备便面临缩水的威胁。假如人民币兑美元等主要可兑换货币升值10%,则我国的外汇储备便缩水10%。

交换的本质是以物易物,假如甲国什么资源产品都有,而乙国资源产品匮乏,此时甲国的钞票就更值钱,因为乙国迫切需要甲国的产品资源,它情愿用更多的产品来换取甲国的钞票以购买甲国的资源,否则甲国就不会与你交换。

以中美两国而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其实是由中国对美国(或者说世界市场,因为美元是世界通用货币)各类资源产品和美国(或者世界市场)对中国各类资源产品的供需决定的,就象一国之内的物价是由供需双方决定一样。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

…… 此处隐藏358字 ……

我们应该沉着应对,兼顾现实和未来。一方面,对于外国为转移国内百姓对经济衰退的不满,转加给中国的升值压力,我们要坚持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不屈从外界舆论压力;另一方面,从长远目光来看,人民币升值是必然的趋势。我国应该坚持小幅、稳步地推进其升值,把幅度控制在多数国内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其次,我们应该以应对升值压力为契机,调整我们的出口结构乃至产业结构,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竞争力。严重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出口商品,我们可以逐步放弃,转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甚至树立自己的品牌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大力鼓励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的发展和完善。

最后,我觉得中国应该客观的看待自身迅速发展后带来的积极效益,认真反省因过度注重经济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产能过剩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其媒体更应该客观如实的向世界各国传达中国的国情与现状,而不是让他们只看到中国崛起的光鲜亮丽的一面。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网 2.中国人民银行网

3.《货币金融学说教程》2005年7月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