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中的家乡 - 连云港

时间:2022-11-20 21:15:16 作者:壹号 字数:8487字

家乡的近代史访谈录

访谈人物基本情况: 受访人: 受访人所在单位: 受访人担任职务: 受访人联系方式: 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 院系: 联系电话:

一、 访谈的题目 1、 对连云港的印象 2、 连云港有哪些特色 3、 连云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4、 连云港近代史上发生过哪些著名事件 5、 连云港的革命史 6、 连云港的文化 7、 连云港的近代发展

8、 对我们大学生学习家乡近代史有什么样的建议 二、记录

问题一:校长您好,我想问您,您对家乡连云港有什么印象?

回答: 这是一片人才辈出的土地,这是一片饱含热情的土地,

这是一片文人志士思想升华、为之奋斗的土地!这就是我的家乡连云港。

问题二:那咱连云港有哪些特色?

回答: 连云港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

毗邻黄海,连云港港是中国十大港口之一。连云港风景秀丽,既有美丽优雅的名山,也有风景如画的海滨。此外,连云港还是陇海铁路的起点,心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孙大圣的老家——花果山,秀丽的大伊山,风景如画的连岛,都是连云港的标志。

问题三:连云港的确是这样,那在咱们连云港的近代史上都有哪些著

名人物?

回答: 从古至今,连云港人才辈出。近代著名人物朱爱周来自

连云港。是连云港赣榆人。1940年作为赣榆县县长。一天深夜,日军突袭朱爱周驻地,朱爱周壮烈殉国,时年39岁,其墓地现位于赣榆县罗阳镇朱庄村。1983年11月24,江苏省人名政府追认朱爱周为革命烈士。

水力学家武同举,生于灌云县。请光绪二十三年拔贡,光绪

二十八年举人。清末任海州直隶通判,分管粮食运输及农田水利。武同举一生致力于水利事业,为我国水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民国十七年,任江苏建设厅第二科科长,掌管全省水利事物。武同举一生水利著作甚多,他的《江苏水利全

书》、《淮系年表全编》等论著,在中国水利工程师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大文学家朱自清,同样来自连云港东海县。现在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精练、文笔清丽,极富真实感情,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名族特色的散文体质和风格。

问题四:恩,这些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咱连云港历史上有哪

些重要的事件呢?

答: 在连云港,近代也有许多著名的大事件。如淮海战役,

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多,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这次战役基本将蒋介石南线上的精锐部队消灭干净,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是国民党政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在连云港,有中国最早的抗日烈士陵园——赣榆抗日山烈士陵园。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军民鱼1941年春兴建。至1944年,先后四次为抗战牺牲的先烈建塔树碑。

问题五:咱连云港人都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哪些贡献?

回答: 连云港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就给你们

简单的介绍一件民间的贡献,三元宫会议是东海中心县委为了全面贯彻“六大”精神,进一步发动海属地区城乡的革命斗争,于1929年5月16日至22日在云台山三元宫秘密召开的县区委工作会议。当时由于海州城内斗争形势紧张,中心县委派武同儒与云台山三元宫僧人联系,利用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的机会,以赶庙会为名,将会议地点安排在三元宫西飞楼,白天扮作香客,晚上开会。会议由李超时主持,李超时在会上作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并主持讨论了当时的形势及如何发动组织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开展革命斗争等问题。

问题六:在咱们连云港有哪些特色历史文化?

回答: 连云港自古就是江北古邑,淮海重镇,具有深厚的历史

…… 此处隐藏393字 ……

学过程中,就不断地教导学生,一定要了解家乡的历史,热爱家乡,用自己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家乡的建设出把力,大学生更应该是这样。 三、访谈心得

通过这次访谈,使我对家乡有了更好地认识,也明白了学习近代史的意义。“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对我们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又很大的影响,我认为在今天的和谐社会里,我们同样要发扬革命仁人志士们的这种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居安思危,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订立长远的人生目标,用自己有限的知识为祖国出谋划策,为我们更和谐的明天出一份力量,这样我们才能为自己更好

地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同样,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我们平时的知识的扩充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次访谈中,学习了很多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识,对家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大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对家乡的历史发展背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1840年到1949年,是中华民族保守苦难的一个世纪,更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连云港人民在这一段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朱爱周将军、符庭竹将军,为中国水利事业奉献出自己的水利专家武同举,为解放国民精神致力奉献的朱自清先生??一个个仁人志士为了祖国奉献出了全部,我们应该当循着他们的足迹走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纵观历史,让我明白了,当代大学生“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高效地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本领,认清世情国情,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 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后,深入群众,投身实践,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各自所承担的工作中和岗位上刻苦锤炼、顽强拼搏,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