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性的伦理》的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1-24 16:05:22 作者:壹号 字数:72640字

《本真性的伦理》的读后感10篇

  《本真性的伦理》是一本由【加】查尔斯·泰勒著作,三辉图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本真性的伦理》读后感(一):简单校对(目录-第22页)

  直接上图。从目录错起?

  《本真性的伦理》读后感(二):時代的隱憂

  查爾斯·泰勒在《本真性的倫理》中提到當代社會充滿了三個巨大的隱憂:

  1、個人主義

  2、工具性的理性

  3、在政治生活中的無助感

  而與此三者相對應的是:

  1、意義的喪失和道德倫理的缺憾

  2、目的的晦澀

  3、自由的喪失

  當我們極大地推崇個人主義,奉行個人的生活方式,過分地追求個人的利益時,社會的公共道德以及倫理被忽略,如此,生活的意義,人生的意義,存在的意義將一一褪色;當社會生活充滿了功利性的算計,事事均須權衡利益得失,其最初目的和追求也會隨之模糊晦澀;在個人主義與工具理性的主導下,個人在集體的政治生活中常常出現無助感,個人無力面對政治的控制,自由依然被限制。

  這些隱憂是相互作用而且循環發生的。

  個人主義在歐洲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被充分地發展,極大地將個人的慾望和能力放到最高位置,一步一步地將人類拖向更深的深淵。

  《本真性的伦理》读后感(三):游戏设计师可以看看这本书

  Three Malaise of Modernity Age

  1. Individualism

  loss of order, sense of belonging,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loss of heroic dimension to life, higher purpose, something worthy diying, and broader vision

  2. Instrumental Reason

  ermanent things replaced by commodities → loss of reality and reliability

  3. Loss of Freedom

  impersonal mechanisms: iron age, “soft” despotism

  如果能在游戏中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现代心灵来说应该是很大的吸引。

  gt; 减一星是因为我认为本书对于相对主义的评价过于负面。

  《本真性的伦理》读后感(四):我们真的在走向堕落吗

  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书,不亚于《希绪弗斯神话》和《我与你》,查尔斯?泰勒致力于为迷茫时代中的人们寻找新的价值坐标。

  西方价值的崩溃,始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祛魅”,在现代性到来之前,世世代代的人们在被动地生活,因为世界无法给他们清晰的反馈,太多的神秘缠绕其终生,只有信仰与自我迷醉,才能让心灵安定。

  然而,工具理性诞生了,我们第一次发现,行为的结果可以预测,当我们向空中抛出一个圆球时,它注定会按我们计算的时间落下,自然已不再神秘,我们完全可以把握甚至征服它。这世界并没有一个上帝掌管着秩序,所谓的神圣,不过是无知的别名。

  于是,科学僭越了,它成了衡量万物的尺度,甚至我们的情感、苦痛、爱与尊严,也被放在了科学的天平上。但,这种虚妄狠狠地惩罚了人类,整个20世纪,我们付出了太多的牺牲,遭遇了太多艰难,我们终于明白:科学并不万能,那些按科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纷纷倒下,露出了底色的反智。

  为什么理性会把我们带进深渊?在原子弹、细菌战、克隆技术这样的科学成果面前,人类还有尊严吗?我们会不会被自己所消灭?

  我们遭遇了祛魅社会的困境:如果没有一个超越生活的维度,我们怎么监督生活?如果没有高于科学的价值视角,怎样防止科学将我们统统带进地狱?我们真能找到一个那样的价值吗?这几乎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因为价值无法证真,秉持无法证真的价值,岂不是现代迷信?

…… 此处隐藏20717字 ……

  【8.更微妙的语言】

  泰勒提醒要在主观化中区分两种self-referential(以自我为参照):

  一种是方式的self-referential,一种是质料/内容的self-referential.方式的以自我为参照的不可避免性不意味着内容/质料也得是以自我为参照的。

  混淆的结果是灾难性的,现代艺术的发展呈现了这两种主观化是如何容易被混淆的;泰勒提到了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警觉:“如果我们能够找回对自然环境和荒野加之于我们之上的要求的感觉,那就会极大地有助于多开生态灾难”(p109);它还导致“自我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要去探索”(p110)。

  【9.一个铁笼?】

  回答第二个隐忧“工具理性的主导性”的问题,泰勒认为,一种系统的文化悲观主义与一种完全的文化乐观主义都是误入歧途的,在如何看待工具理性的问题上也存在这样的两极化;工具理性与笛卡儿式的【超然理性模式】相关;培根提醒我们新科学的要旨不仅是认识论的,还是道德的;泰勒提倡一种用于限制和约束理性、技术的伦理。

  【10.反对分裂】

  那种社会可以按照单一原则运行的信念已经随着共产主义一起死亡了,我们对待市场的态度因而也是“我们不可能摧毁市场,但我们也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来组织自己”(p133);而“击退工具理性飞速发展的霸权的力量,是(正确种类的)民主创制”(p134);而市场和官僚国家的联合操作有弱化民主创制的倾向,这就导向了第三个隐忧即托克维尔阐明的“柔性专制主义”,而实际上“危险的东西并不是现实的专制控制,而是【分裂】——那就是,人们愈来愈不能形成一个共同目标并落实它”(p135),中立性的程序自由主义就有与这种原子个人主义相结合的倾向;而对政治无能为力的经验也加深了分裂,这是一个相互强化的恶性循环;在此,泰勒呼吁一种共同行动,这个共同行动要求我们克服分裂和无能为力,即托克维尔首次定义的那个忧虑:“在民主体制中滑向监护权力”(p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