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是个审美的人的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1-24 16:04:06 作者:壹号 字数:22394字

天生是个审美的人的读后感10篇

  《天生是个审美的人》是一本由何多苓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生是个审美的人》读后感(一):何多苓是一个生错时代的人

  新书上架 翻着看

  关于何多文字的书市场少之 更多的是粗制滥造的印刷画册

  虽然早期的怀斯痕迹过于明显 但最近看他的画越来越透气了 创作状态一直很好

  暗灰的调子已经和画面融为一体 整个的图像是若隐若现

  画家分三种 智慧 气质 技术 我相信何多三者都占

  引用古文达的一句话:能画出这种气质画的人何必生在这个时代?

  《天生是个审美的人》读后感(二):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何多芩当年在凉山做知青,在那么一个枯燥、偏僻、遥远的地方,所有的知青都调走了,只我一个人在生产队里还是待得下来。晚上的时候就一盏孤灯,周围黑漆漆地真有点吓人。我就看看书、弄会儿音乐、画点画呀什么的,要么就爬上山躺在坡上,感觉是躺在星河里,根本不在人世间了,因为整个地球都是一片漆黑,只看得见星空。

  现在再把我放在当年的情景下,不会有当年的激动了。现在如果把我扔在西昌的一个什么遥远的旮旯里,处在一个人烟稀少的不为人知的穷乡僻壤里,躺在那片山坡上,我可能不能忍受。现在人不知道是怎么的,整个人完全被城市异化了。

  后来我看到贾木许的一段访谈:……我觉得我们已经把这个星球搞砸了。一切都是因为贪欲。我们做了那么多破坏——怎么会有人在切尔诺贝利时间后还想着开发核能?他们无所谓因为他们只关心自己这一辈子。这个星球没什么前途 了,所以我觉得那些简单琐细的事情是最重要的,比如一次对话,和别人出门散个步,云朵飘过的方式,打在落叶上的一束光。跟那些狗屁扯谈比起来这些事情重要多了。我不愿说自己是虚无主义者,不过我觉得地球已经废掉了,这挺令人伤感,可能过上个一百年,就连那些漂亮的小事情都要不存在了。

  世界真的太糟糕了。打开电视是各种军事布局;从吃的东西到喝的水呼吸的空气都不能放心;高层们口中飘出几句政治内幕,都不是中国人怎么会好好决定国家的未来?

  何多芩觉得”一个重建起秩序、克制和自我约束的理性时代必将到来。人将在新的、健康的文明基础上与自然重归于好,理想将重新出现在人与自然的本质和谐的观念之中“。

  一切会好吗?我究竟凭什么能相信这个巨大的集体无意识或者短视能突然转变自我约束?大概只有加速毁灭一切归零吧!

  《天生是个审美的人》读后感(三):天生是个审美的人

  何多苓的画,很多年前就看过,何多苓的文字,则是通过这本《天生是个审美的人》才开始真正接触。画如其人,文如其画,掩卷的第一印象,何多苓是个性情中人,细腻感性,却又执着坚毅。

  我曾经读过不少记述艺术家艺术人生的著述,却常觉得书本这样的平面出版物很难真正体现出艺术家的气息和精髓,因为他们的历程往往鲜活立体而无法规约。但所谓一叶知秋,毕竟这些著述是让读者了解和接近艺术家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平台,而这个平台的高下之分不在于能体现这个艺术家的全部特质,因为那样反而会疏漏空洞,而在于能得其要领地凸显出艺术家的最大特点。

…… 此处隐藏4218字 ……

  八十和九十年代,何多苓数度赴美。美国艺术界的浓郁商业气氛令他非常失望,在国内画了《西藏组画》的陈丹青,到美国后也失去了“那种酥油味”。何多苓没有指望在那里的画展卖出画作,因为他并不想迎合美国中产阶级的趣味。在美国期间,他出入博物馆,看了大量西方艺术精品。他曾直言不讳地说:“对于欧洲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有些审美疲劳。那些感情丰富、表现力充分、色彩强烈的作品,比如梵高,我也不喜欢。可能有些逆反心理,任何东西看久了或者多数人说他好,我就会慢慢地挑他的毛病。比如伦勃朗的作品,除了自画像外,我认为他大多数作品都很差,我甚至怀疑是他人冒充……”但是,几幅宋代的花鸟长卷、一些山水、几尊南朝的观音,却使他“一下子被震住了”,在异国他乡突然“发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之不可言说的大美。回国后,他毅然放弃了自己以前的风格,抛弃了写实优势,开始了全新的尝试。他的“迷楼”和“春宫”系列,把中国古画的肌理、符号与现代的形象和场景相拼合,国外画商很喜欢其中的“东方情调”,但是何多苓本人在不久以后全盘否定了这批作品,说自己“举动很轻率,很冒失”,有可能是觉得这种“中国抒情”流于表面、误入了东方主义的樊笼吧。客观说,当代画家中能批判地对待自己昔日作品的人几乎不存在,何多苓是个例外。

  批判不是为了放弃,而是为了走得更远。世纪之交,何多苓沉潜下来,从深处体悟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骨风神,有着“如入无人之境”的洒脱气度。如范迪安所说:“近十年,他的作品越发表现出‘书写’的痕迹,用类似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写出’形象和景象,同时将色彩控制在统一的色调中,使形象在清晰和朦胧与边界消隐中更加含混。”不过,油画技法毕竟是油画技法,虽然看起来类似于国画,画得“松、非常的松”,但实际上,欲画出人和背景要融化到一起的那种感觉,技术上的要求非常之高。何多苓最新的一些作品,比如《婴儿》,使用的是复杂的多层画法,每次用半透明的颜色罩上去,使下面的色彩透出来,呈现出一种十分复杂的表面。好在,何多苓十分享受画画的过程,迷恋笔触,讲究手感,他说:“我的手很敏感,甚至画画的时候感受到我的手和手腕,画笔在画布上反弹和转折的力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能感受到……应该是一笔下去特别舒服,力道恰到好处。”这其中的微妙之处,只有同道才能心领神会吧。

  何多苓的好友、诗人欧阳江河认为,当代艺术反对资产阶级趣味的“破坏性革命”已经太过漫长,所谓观念艺术和复制技艺大行其道,其结果是大量的画家有着满脑子奇思异想,但却丢失了手艺。而何多苓难能可贵的是,“依靠自己的某种天性,本能地拒绝了群体和潮流性质的东西。”何多苓当下的作品远离主流趣味,比如2010年的《兔子森林》和2011年的《兔子的诞生》,画中情境如梦似幻,女模特似乎是漫游奇境的兔子爱丽丝,或许是从海底冉冉升起的兔子维纳斯,清冷,神秘,诡异,但是,自有让人过目不忘的魅力。

  《天生是个审美的人》收入何多苓的自述十篇,栗宪庭和欧阳江河等人对他的访谈五篇,钟鸣等人的评论两篇,附有各代表时期画作照片116幅,对于读者认识和了解何多苓其人其画大有助益。与标题相呼应的,是画家在1988年《自述》中的告白:“对优雅的迷恋从一开始就折磨着我”,他以十足的勇气指出:“现实主义是繁琐不堪的,而超现实主义是廉价的罗列,波普艺术是业余的游戏。而在我看来,艺术就是宗教,在画框中必须建立起一座神殿,在古典与现代、现实和超现实中必然存在一种形式,能把经验寄身于纯粹视觉的目的,从而恢复绘画的尊严,这种尊严从本世纪以来已被可悲地践踏殆尽。”

  媒体稿,请勿转载。

  又:何多苓的部分作品: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3616426/

  还有,他喜欢的列维坦的部分作品: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4314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