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破金瓶梅》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1-24 16:05:08 作者:壹号 字数:20129字

《读破金瓶梅》读后感10篇

  《读破金瓶梅》是一本由徐景洲著作,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破金瓶梅》读后感(一):《读破金瓶梅》是“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手上有本《读破金瓶梅》,谈谈自己的看法。

  该书收文100篇,20万字,以《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基本阅读文本,按章回顺序,以前半部分内容为研读重点,剥笋抽茧,探求语言艺术奥妙;别出心裁,品鉴作者文心杰构;熟读《金瓶梅》者可获新颖解读视角,未入堂奥者能催生登门入室之雅兴,是“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读破金瓶梅》读后感(二):读书选好书---读徐景洲先生的《读破金瓶梅》

  《读破金瓶梅》中作者讲述了,吴月娘、孟玉楼、孙雪娥三人与西门庆的关系,她们全是明媒正娶,符合封建伦常。而西门庆与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是赤裸裸的“色欲”关系。她们是西门庆最理想的纵欲乐园,是西门庆不可或缺的淫欲生活源泉,是西门庆一生中最令其刻骨铭心、消魂荡魄的女人。在她们身上,西门庆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得到最充分实现,西门庆惊世骇俗的纵欲生活,在她们身上得到最淋漓尽致演绎。……集她们三人名字中的一个字为书名,是顺理成章之事。

  作者的文章短小易读,充满新意。

  好书啊,力荐。

  《读破金瓶梅》读后感(三):如何读破《金瓶梅》(马浩/文)

  初听《金瓶梅》时,仅知道其是一部小说,大约很黄,很暴力,被历代列为禁书。一部屡禁而不止,流传后世的小说,自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纵观小说的发展史,从神话、志怪、传奇,到话本、拟话本……一路走来,小说的主人公最早是神仙鬼怪,而后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可以说《金瓶梅》的横空出世,颠覆了小说史。《金瓶梅》让市井小人物粉墨登场,官场,市井,各行各业,各色人等,如此多角度的,纷杂的人物与场景的描写,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纪元,此乃面对现实,直面人性的写实主义恢宏巨著。

  鲁迅先生的小说史,就很推崇《金瓶梅》。他曾称赞道:作用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相信大部分人看《金瓶梅》,多是奔着热闹而去的,这是此书的“禁”点,也是“卖”点与“看”点。当然,有些人是为了“看门道”,作家徐景洲就是其中之一,他就把《金瓶梅》读破了。

  奥修书上曾提过:一个站在树上的人对树下的人说,再过两分钟就会有一部车开到我们面前,树下的人问他怎么会知道,他说因为站在树上视野变广变远了。如果你没有看得更远,表示你站得不够高。读《金瓶梅》也该站在一个艺术的高点上,就会发现热闹背后的“世情”。如果你暂时没法站得更高,不妨别急着读原著,先读一读徐景洲的《读破金瓶梅》,窥探其门径,或能拂去凡尘的热闹,收获一己心得。

  徐景洲所著的《读破金瓶梅》,是以《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基本阅读文本,依章回篇目为顺序,不搞穿越,不屑戏说,也非襟怀危坐,装腔作势,作者条分缕析,就事论事,不呆板,常能发人之未见,让人眼前一亮。在此,不妨例举一文,让大家先尝尝鲜。

  且看本书的开篇:《金瓶梅书名别议》。文章说:毫无疑问,《金瓶梅》书名取自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三位女性名字中的各一字。但为何取自她们三人,而不是其他三位女性?比如吴月娘、孟玉楼和孙雪娥,这三人都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人物,而且每一个人,都比前三个人物在小说中生存的时间更长久,且篇幅更多。……如果将吴月娘、孟玉楼和孙雪娥三个人的名字各取一字为书名,如“雪月楼”或“玉月娥”之类,不也很有美学意蕴,与小说内容也能产生一定的内在联系吗?

…… 此处隐藏3367字 ……

  表面上看,这样的安排类似于传统戏剧舞台上主角出场前,跑龙套的奴才跟班在主子前面牵着马儿扛着旗儿先出来打场子。但应伯爵与西门庆的关系,却远非如此简单。西门庆在社会上的活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有了应伯爵的帮衬才得以实施的,应伯爵在西门庆的社会活动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它是西门庆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这正是小说的深刻处:没有帮闲,主子的日子就不好过,没有帮闲,主子混迹社会就寸步难行,没有应伯爵,就没有西门庆。西门庆为所欲为,横行霸道,看似一个人所为,其实是有着庞大的社会关系网做支撑的。西门庆每一次重大的社会行为,都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应伯爵都能在其中发挥着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小说开篇先给困顿沦落的帮闲画像,再给作威作福的主子写真,依据的是其社会关系的逻辑顺序,揭示的是二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彰显的是高级帮闲应伯爵的重要——这一点,强力体现了小说作者非凡的社会洞察力和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

  应伯爵确实是个极特别的人物,崇祯本的加工者对这个人物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让他比词话本提前十回出场,而且在第一回的开篇议论中就影射到这个人物。经过文人加工后的第一回字数较之其他章回多出一倍多,其中大量的篇幅都是在写应伯爵!在不厌其烦的“热结十兄弟”过程的描述中,应伯爵的帮闲嘴脸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大有喧宾夺主之势。从这个角度看,开篇对应伯爵的优先虚写,正是为其出场造势。

  值得注意的是,开篇对应伯爵的虚写,不仅是对应伯爵帮闲本质的高度概括,同时也道出了应伯爵沦为帮闲的前因后果,以及沦为帮闲的过程——在小说中,没有正面介绍应伯爵是如何由富家子弟沦为帮闲一族的,但透过这一段文字,却可以清楚而形象地看到应伯爵家道败落后的窘境和生活常态,以及窘境中的他如何丧失人格尊严,甘心为西门庆鞍前马后尽高级帮闲之能的根本原因所在。

  可以说,应伯爵就是西门庆的前世今生。如果西门庆不盛年早亡,按“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规律发展下去,应伯爵的今天,就会是其明天。反过来看,西门庆的今天,不正是应伯爵破落前的昨天吗?而且,应伯爵在小说中持续的时间远比西门庆还要久,这样的人物更具有某种典型性,也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因此,小说开篇的这一段关于“财”的议论,可以看作是对应伯爵的不写之写。虽是虚晃一枪,却使读者对应伯爵一生的行止有了初步了解。读完整部小说,再来回味开篇的这一段文字,更觉其言简意赅,鞭辟入里,勾魂摄魄,命意深邃。

  一般认为,《金瓶梅》这部世情小说,写的是西门庆与一帮女人的故事。其实,正如小说第一回的回目“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所示,它写的也是西门庆与一帮男人的故事,这一点,恰恰为许多读者所忽视。而作者在第一回中,浓墨重彩、摄魂追魄写应伯爵,正是意在强化西门庆与男人们关系的重要性。可以说,西门庆形象的完整性正是在与诸多男人和女人的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周旋中得以充分展示的。

  从小说第一回应伯爵暗自先出场的巧妙构思上,我们可以窥见到崇祯本加工者创作思想高于词化本的深刻处:大幅度改写小说第一回,让应伯爵与潘金莲一前一后次第出场,就是要突显其二人对西门庆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西门庆社会上的重头戏,主要靠应伯爵助演,家庭里的重头戏,主要靠潘金莲助演。没有他们俩的联袂助演,西门庆贪财成性、好色成瘾的形象就不可能如此丰满立体。

  崇祯本对应伯爵出场给以浓墨重彩的渲染刻画,确是匠心独运,我们理应对这个一向重视不够的人物给予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