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时间:2023-08-30 12:03:23 作者:壹号 字数:20869字

高考前史必考常识点及答题技巧总结

应该要知道一些前史的必背常识才干更好的把握前史常识。那么关于高考前史常识点应该怎样学习呢?以下是小编预备的一些高考前史必考常识点及答题技巧,仅供参考。

高考前史必考常识点及答题技巧

高考前史重要常识点汇总

我国古代史的前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日)

一、奴隶社会的开展史:

1、夏(一致的奴隶制国家树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开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式微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割裂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构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前史沿革:

1、秦汉时期(一致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构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替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割裂时期也是民族大交融时期)(公元220年魏国树立——589年隋朝树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割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树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交融时期)(960年北宋树立——1368年明朝树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式微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怎么巧记办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便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便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便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初步(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便是战国时期初步(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了解回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差异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初步鼓起,可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位置。

怎么运用政治学原理剖析前史问题:

如“出产力与出产联络;经济根底决议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割裂(经济根底)——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初步割裂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发(先进的出产力)的开展缓慢的原因是——遭到落后的封建出产联络的阻止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行(先进的出产力)——推进社会前进,要求树立新的出产联络以习惯出产力的开展,所以,封建性质的变革运动如火如荼。什么是中心集权准则?中心集权准则的特色?含义?

(1)界说: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心,当地彻底由中心办理和操控,履行中心政令。

(2)特色:官僚机构安排紧密,分工清晰,既相互配合又相互控制,终究使最高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含义:

(A)有利于稳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承继和开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心集权)

(B)有利于保护国家一致和确保经济文明的开展,国家的独立。

主义与中心集权的联络——二者相得益彰,中心集权是君主的条件和根底,君主是中心集权的必定产品。意图都是为了确保中心和君主的肯定权力。

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1)一致全国,树立一致的多民族国家

(2)树立中心集权准则

(3)政治经济军事思维上采纳的稳固一致的办法

过:(1)大兴土木,加剧公民担负,激化阶级矛盾

(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

(2)刑法苛刻,赋税沉重,暴政而亡

(3)焚书坑儒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

1、根底并不同:一个以血缘联络为根底,一个按地域区分。

2、权力不同:一个是世袭,当地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

3、作用不同:一个简单构成当地割据实力,一个能稳固国家的一致,促进社会经济文明的开展

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进程:

原因:皇帝为独裁统治历代都采纳削弱相权,分解相权直至废弃宰相的办法,以完成君主________。

…… 此处隐藏4318字 ……

(1)把握各种类型题意图解题办法和技巧

选择题,要细心审题,看清题干和选项,读懂资料,剖析前史事件和现象的实质,由外至内,去伪存真;在回答资料解析题时,咱们要求学生可用以下的套路解题:榜首,先看资料出处;第二,再审问题,列出问题关键;第三,带着问题审资料;第四,问题中有“依据资料”的,答案从资猜中得出;“结合资料”的答案从资料和咱们所学常识中求得。

(2)习题操练要有选择性,操练后要有针对性的剖析

文科前史试题可渭汗牛充栋,操练是有必要,但要有选择性、针对性,不宜过多过滥。讲堂操练要有层次性,教师要依据本班学生的常识水平来操练,使不同的学生在讲堂中有不同的开展。操练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习惯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操练要有根底题,也要有开展题,还要有前进题,以习惯不同层次、不同常识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学生操练后,教师还要细心阅卷剖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讲评时,不只要讲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评讲审题、解题办法,清楚解题思路,剖析过错原因;还要留意讲评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在恰当或关键时刻给予引导,让学生在讲堂上能全程、全员、全面地参加学习,然后前进讲堂教育的有用性。

(3)总结反思,避免相似过错再犯

在高三的学习日子中,考试既是学生有必要面临的一道关口,也是查验他们学习作用的最有用的办法。考试之后,会有许多的考虑或阅历教训,要反思其成败得失的原因。特别是平常做错的标题,更要反思其错的原因在哪里,这样才会针对性的在今后的温习中改善。比方:学生能够树立一个错题集,将平常做操练或许考试中做错的题摘录下来,写在一个本上。先记载失分的原因,然后再从头细心地做一遍,最终总结今后回答此类时应该留意或应引起高度重视之处,有时看错题会比做套题作用更明显。

五、加强个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