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论文案例20171231074444703

时间:2022-11-24 19:39:54 作者:壹号 字数:34267字

篇一:微观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小论文

论文题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经济学思考

姓名 李加科

学号 20111910122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不得不承认,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彻底被“经济”所“挟持”了。在我们的生活中,经济学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与经济打交道,比如说,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作所为,基本上都与经济活动有关。不得不承认,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我对现实中的一些涉及经济现象的问题不甚了解。但是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微观经济学之后,我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至少不会感觉那么莫名奇妙了,对一些现象可以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来进行解释了。

下面我就对我身边经常遇到的一些现象,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来简单的谈谈我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一、大学食堂里的经济现象

1、吃饭问题

每个人只要活着,都要面对这个问题——吃饭问题。这不仅是在大学食堂里要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大家都要面临的共同问题。

案例:某一大一新生第一天来到学校食堂,对学校食堂的饭菜不熟悉,不知道自己要吃多少就可以,所以第一次来食堂吃饭的时候该同学买了4个馒头,吃完第一个馒头时感觉很满足,吃下第二个时也感觉不错,但是吃下第三个就感觉饱了,看着剩下的馒头该同学秉着不浪费的心态继续吃,吃完后感觉特别撑。经过教训,该同学在第二天只买了3个馒头。

通过微观经济学来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微观经济学里讲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随着商品和服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消费中得到的总效应增加,但是增加的效用是不断减小的。该同学在吃完第三个馒头的时候正好吃饱,满足值也就是效益值为10。下面对满足值进行细致化的描述,吃第一个馒头时满足值为5,吃第二个和第三个时分别为3和2。在这里,每一个馒头的成本没变,获得的总效益是不断增加的,但是获得的边际效益是不断减小的,而该同学在满足值最大时继续吃下一个馒头,使得自己处于过饱状态,造成身体上的不舒服,这就使得

满足值减小,也就是从吃馒头中获得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小。该同学是个理智的消费者,在第二天只买了3个馒头,这样就达到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效益的目的。作为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其目的就是要达到利润最大化,即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效用。

下面我就用图像来对这个例子进行分析:

首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设商品X的效用函数为:

TU?U(X)

则边际效用为:

MU?dU(X) dX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表达为:

dU(X)?MU??0;??dX ?2?dMU?dU(X)?0?dX2?dX

这个例子的图像如图1所示

图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造成的结果,所以,经济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也有亲身经历,每当打完篮球回到宿舍,感觉口很渴,喝第一杯水,感觉太爽了,太满足了;然后继续喝第二杯水,感觉还可以;到喝第三杯水的时候,感觉已经不渴了,此时已经达到效用最大化了,如果再继续喝第四杯水,就会感觉不舒服了,这是总效用就开始减小了,这就是一种很简单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造成的现象。

2、食堂占座问题(从资源稀缺性和供给—需求理论分析)

我相信很多同学(包括我)曾经都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好不容易结束了一上午的课后,想到吃饭的时间到了,然后高高兴兴的去食堂就餐,然而食堂里早已人满为患,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位,于是就用自己随手携带的课本或书包占座,然后再慢慢的去打饭,回来之后,到处找自己的位置,本以为是记错了,可是找遍了整个食堂都没有,于是不仅失去了座位,还丢了课本。这些同学丢了课本显示出学生们的道德问题,但这归根结底要说到学校食堂的座位太少,使得同学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这种现象每次新生入学进行军训的那几天最严重。我就有亲身经历:大一入学的时候,开学前几天要进行新生军训,好不容易结束了一早上的军训,又累又

…… 此处隐藏8434字 ……

生上大学时的机会成本。

2.2.3 时间成本 【4】

英国一位教授发明了一个公式,能够帮助人们精确地计算出自己的时间价值。这个公式是V=[W(100—T)/100]/C。V代表一小时的价值,W是一个人的时薪,T是税率,C是当地生活花费。本科大学生学年制一般为4年,应届生上大学期间正是人生中最关键的黄金青春期,学生在这期间生活在校园这个相对狭隘的社区里,很可能会丧失社会上很多人生机遇。机会成本对个人而言更多的表现为个人的时间价值。对于我们一般的高中毕业生而言,机会成本较低,选择继续深造,在大学里面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能力培养,可以提高我们的机会成本。 3 个人观点——从经济学视野分析

上大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经济决策,决定是否上大学的人都需要考虑上大学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比较。接受高等教育会产生直接成本、机会成本,但同时也会带来经济收益。

(1)一方面大学生需要直接支出上大学的学费以及其他与接受高等教育直接相关的成本。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生在大学四年里不仅因无法工作而损失了四年的工资性报酬,还有可能因为刚开始工作时继续接受培训等原因而导致工资性报酬在最初的一年或几年中低于已经有四年工作经验的高中毕业生。

(2)在毕业以后几年时间里,大学生毕业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由于具有较高的素质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工资性报酬的增长比高中毕业生显著。这个阶段以后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报酬超过了高中毕业生的工资报酬,并且逐渐拉开两者之间的差距。

由此可知,从短期来看,上大学投入的成本更大,但是从长远的看上大学的收益现值超过上大学的成本,则上大学就是值得的。

因为读大学也是一种风险投资,因为它的机会成本是不固定的,所以有人在选择是否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时,只看到了短期的成本投入过大而放弃了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赢在起跑线上却最后输在终点线上。所以我们的眼光应该放长远一些,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人的一生至少有30年在工作,我们不能只看重前10年的成就来决定一生的命运。而且人一生中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是青年时期,机会成本也最低。既然我们已经踏上了上大学的这条路,不妨最大化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