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浅析

时间:2022-11-21 06:42:41 作者:壹号 字数:4543字

电子政务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浅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InnerMongolia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2006年第2期(第8卷 总第28期)

No.2 2006(Vol.8 SumNo.28)

电子政务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浅析

● 方宏杰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3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政府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本文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角度,探讨了电子政务的功能和作用。关键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创新;政府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6)02-0103-02在信息社会里,拥有信息资源的国家将具有更多的竞争优

势并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政府组织及管理理论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目前,政府都面临着诸如缺乏服务意识、腐败等问题。,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潮流。

电子政务的概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1)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现代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2)电子政务处理的是包括政府机关的行政事务、立法部门、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

(3)电子政务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公共管理部门与社会的联

一、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内涵

创新就是变旧为新,与时俱进。创新首先是在企业中提出并实行的。而实际上并非企业家才能创新,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对于政府部门也是必需的。正如德鲁克所说“:向现有的公共服务机构注入企业家式的管理可能是这一代人的首要任务。”自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政府创新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丰

系,向社会提供更为高效、优质、透明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在概念上往往容易被人们混为一谈,但是这两个名称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应用领域的概念,电子政府是信息化组织表现形态的概念。实施电子政务必须以强有力的电子政府作为组织支撑和主体保障,非电子政府不能操作、运用电子政务,非电子政务也不能适应电子政府的工作要求,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形成对国民经济和国家体系的信息化管理。无论是电子政务还是电子政府,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对经济、国家、社会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以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后对信息化的需要。

2.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硕的成果。巴泽雷1992年完成了《突破官僚制》,探讨了政府对官僚体制进行改造和创新的必要性。戴维 奥斯本和特德 盖布勒合著了《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对于政府创新进行了全面探讨和总结,提出了行政改革十大原则。

1994年德利翁发表了《政策科学的创新》,探讨了公共政策怎样

创新才能使得政策收益最大化。萨瓦1995年发表了《全球化与

[1]

治理》,探讨了政府创新的途径。在这里,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就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 此处隐藏0字 ……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的探索试验阶段。1973年,国家

是探寻政府公共服务的新方法,新模式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新现实的挑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客观要求,加快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可以促进科学有效的机制体制的建立;加强和改善对公共信息、公共资源、公共物品的管理和应用;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高社会服务效率、水平和质量;明显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而对于构建社会主

3

收稿日期:2005-12-10

计委经国务院同意开始建设为计划、统计服务的国家级电子计算中心,首次拉开了在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序幕;(2)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初创阶段。1983年10月,国家计委经济管理办公室进行了省级和国家部委级信息需求调查分析、我国经济信息系统建设的环境、目标、工程结构、通讯网络结构分析以及应用开发研究。到1990年末,初步形成了

作者简介:方宏杰(1973-),男,河南许昌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

行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