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飞狐》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1-24 16:00:44 作者:壹号 字数:34882字

《雪山飞狐》读后感10篇

  《雪山飞狐》是一本由金庸著作,广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山飞狐》读后感(一):雪山飞狐

  相对于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则算是个小故事了,坐在火车上,一眨眼就看了七八回,不过剩下的就隔了好几天才看的。

  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部书的叙事方式,是由不同的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叙述事物的。所以让我感触到的是,某人所看到的,尤其是某人所讲述的,未必是事情真实的一面,某件事情也未必有它真实的一面。这个就让人想到了罗生门,为此我还专门看了1950年拍的电影《罗生门》。

  恩怨纠葛,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考虑,为名为利,事情最终发展到你根本看不清事情的全部,你以为的不是你以为的那样。如果不是每个人说出自己所看到的,那么大概事情的真相将永远埋藏了。

  《雪山飞狐》读后感(二):重温系列之鸳鸯刀+白马

  1. 我总觉得金庸写到鸳鸯刀就想搁笔了

  倚天看到一半(到一半女一还没出场的小说也真是够了)突然发觉鸳鸯刀写得更早,又回头去撸这本。鸳鸯刀你们懂的……觉得像是书剑之前一个练笔的作品。

  但又或者这部是鹿鼎记的雏形,或者金庸写到这时意兴阑珊,不想再靠连载武侠故事卖报纸?所以鸳鸯刀里的江湖更像是现实意义上的江湖,像是电影卧虎藏龙里俞秀莲对玉娇龙说的那个“跑起镖来多日不得洗澡,身上满是跳蚤”的江湖。玉娇龙在书里看到的是神雕,绝色美女一身白衣跑江湖也不怕不耐脏。她满以为从她的官宦之家逃去江湖就可摆脱一切桎梏,却另有一套规矩等她,所面对的更又是一群獐头鼠目的江湖人物。

  太岳四侠也好,任飞燕林玉龙这样的战斗型夫妻也好,即使褪去其江湖背景,都能照见现实中人生百态。那些酸腐滑稽自打脸,像是作者在猛摇你双肩(请自行脑补马景涛)说你们醒一醒,现实就是一地鸡毛不能深究的啊!

  然后他精分地变成被摇肩的人,捂起耳朵说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脑补了一下白吟霜……),又写了倚天(大概是报纸卖不出了……)。

  2. 苏普控制了人生

  白马中醉人的倒还是那一片异域风光,让人想起王洛宾的民歌什么的。不是如此,这个淡淡文艺少女腔的故事不会这么出色。

  跟李文秀或她师父和师哥这样热衷自虐的人相比,或许苏普才是健康积极有序的。那汉族女孩无缘无故的消失,也许曾带给他人之初的茫然与苦涩,但也仅止于此。他记得她说的故事,会因为强盗诬蔑这位儿时同伴拍案而起,却早就打碎了她送的手镯。这个哈萨克汉子正直善良而可爱,他不是钻牛角尖的人。这让我想起以前读过的一篇网文: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爱好桃李春风一杯酒念念不忘,付出一生来珍藏它,否则就痛苦不已,有些人什么也不爱好,因此他控制人生。而有些人爱好的就是江湖夜雨的漂泊。”

  苏普是控制人生的那一类,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阿曼真给汉人强盗做了女奴,苏普会大哭一场,会茶饭不思,然后慢慢好起来。

  往深里说,李文秀的悲剧并不在于她深深爱上的人深深爱上了别人,而在于生性执拗的她遇上一个豁达的对手——所以她孤独极了。这简直比冲哥看着小师妹为小林子作死作活还要糟糕……起码在某些方面他们还有些共鸣。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我突然小白附体!)自虐这件事并不存在,能放下是因为确实不堪重负,放不下的,多半是因为不能承受那轻。

  从这里过渡到天龙八部的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似乎也是……极好的。

  《雪山飞狐》读后感(三):重温系列之雪山飞狐

  1. 好看到要爆粗

…… 此处隐藏7457字 ……

  至于曹云奇,武功虽是高强,但性子火爆,一旦遇到关于田青文的事情,基本上都会失去理智,尤其是看见田青文与男性交谈交往时,在发现田青文对陶子安余情未了之后,曹云奇不顾师叔的反对,想要直接对陶子安出手,甚至于,田青文不过是送些果子给胡斐的两个童子,他便要心生嫉妒,对两个童子出手,却也能在田青文的求情之下,想要饶童子一命。由此可见,曹云奇是个愚钝之极,又善嫉妒的男子。

  阻止众人争夺铁盒和讲述宝剑来历的宝树,看似是个丑陋的和尚,然而,他的言行举止,丝毫不像个清心寡欲的和尚,他可以喝酒吃肉,可以粗言粗语,在一开始,宝树给人的感觉是和和气气的,虽说话语粗鄙,但也还是保持着和善的模样。到了后来,他的真面目便开始一点一点地揭露,面对两个童子对战八人的场景,先前把话说得满满的他并未敢直接上前去阻止,生怕自己一人之力不敌两个童子。而从平阿四的口中,又能得知在二十多年前,胡一刀与苗人凤的事件中,之所以引起悲剧的原因之一是在于宝树。苗人凤因他偷听而打了他一击,胡一刀却制止苗人凤杀了他,宝树不感其恩,反而在苗人凤和胡一刀的刀剑上都抹了毒药,一是为了报仇,二是为了铁盒。可见,宝树其人,表里不一又奸险恶毒、睚眦必报又见利忘义。

  而本书真正的主人公们,胡一刀夫妇与苗人凤。即便是从他人口中听来,也能让人感受到胡一刀与苗人凤的侠义之气,甫一见面,二人便能惺惺相惜,可迫于家仇而不得不生死对战,可从二人能毫无顾忌地对对方托付自己的后事,足见他们二人的侠义。连战数日之后,二人更是互生敬佩之心。即便在胡一刀夫妇死后,苗人凤也愿意尽力抚育他们的儿子,甚至,在胡一刀之子失踪之后,苗人凤也一直寻找着,此后二十几年间也不忘缅怀胡一刀夫妇。可见苗人凤的重情重义与信守承诺,不惜花费二十几年的光阴,寻找害死胡一刀夫妇的凶手,以期望能为胡一刀夫妇报仇。在江湖上,苗人凤虽被称为“金面佛”,但其人却是嫉恶如仇,面对父仇,即便他与胡一刀惺惺相惜,也只能同他对战。胡一刀与苗人凤同样是嫉恶如仇的大侠,他虽样貌丑陋,武功高强,却也心肠软。在胡夫人告诉他,苗人凤武功的弱点之后,他也心生不忍,临到下手时,还是提醒了苗人凤,也因此败在他手下。

  胡一刀夫妇是令人惊讶的组合,胡一刀相貌丑陋,言行粗鄙,反之,胡一刀夫人则容貌美丽,举止似大家闺秀,两人分明毫不相衬,而出人意料的是,胡夫人却是无比地敬爱胡一刀。在面对众人围攻时,胡夫人丝毫不畏惧,未不打扰胡一刀休息,便孤身一人出外解决众人,却也手下留情。在观看胡一刀和苗人凤的决战时,她依旧淡然从容,也能从中看出苗人凤的破绽。即使知晓两人决战的结果,势必是一死一生,胡夫人也从容接受,为了自己的孩儿,她可以再捱二十年的苦。见苗人凤为人高义,胡夫人在胡一刀死后将孩儿托付给苗人凤,自己也随后自刎而死。胡夫人果真如同胡一刀所言,是个女中豪杰,她总是从容不迫的模样,却不畏生死,愿随夫君而去,她的眼力与魄力非常人可比,因此才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仇人。

  苗人凤的女儿苗若兰,容貌秀丽之极,言行举止似官家小姐一般温婉而娇纵。她的性格温柔,在其他方面则像个大小姐一样讲究,不似江湖儿女。她的初现身,便使得众人惊叹。她的身份,更是令人敬畏,不敢亵渎。而苗若兰与胡斐的相遇,是命中注定。他们相互倾心,然而上天却造化弄人,偏偏苗人凤是胡斐的杀父仇人,胡斐为报仇,势要与苗人凤决一死战。因为阴差阳错,胡斐和苗人凤都没有机会向对方解释事情的原委,导致了最后的死战。只有苗若兰还留在那里,期盼着胡斐与苗人凤能一同平安归来。苗若兰是个温柔文秀的女子,她又有着悲天悯人之心,自听了苗人凤叙述了当年的事情之后,对胡斐更是心存恻隐,这使得她对多年来从未见过的胡斐念念不忘。

  胡斐为人和其父胡一刀一样,嫉恶如仇也豪气干云。面对苗若兰这个令他心仪的女子时,他竟变得不像他了。他对苗若兰温和有礼,以礼相待,是铁汉柔情般的。正因对苗若兰的感情与约定,正因为胡斐本人的侠烈重义,在最后他与苗人凤的生死对决当中,他才会犹豫不决,那一刀究竟劈不劈下去,劈下去,苗人凤死,不劈下去,他死。无论谁死谁活,对于苗若兰而言,只怕都是痛不欲生。

  所以,金庸也干脆不把胡斐的选择写出来,任凭读者去猜测判断。因为无论怎样的抉择,都是痛苦为难的,但若希冀于苗人凤和胡斐二人都能活下来,又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徒留一个疑问,让读者们去替胡斐抉择。这样的一个结局,在金庸的小说里面,也是极为特殊的。如此的不明确,如此的为难,读者们只怕也无法轻易抉择,只会引起更大的争议罢了。但也同样因为这样的结局,令得这本书意犹未尽,令人难以忘怀。

  这样的结局,也暗含着一种人生意蕴。每个人的人生中,或许都会有过一次,至少是一次的艰难抉择。可身处其中的人不得不去选择,即便每个选择的背后都带着生不如死的痛苦。而倘若不去选择的话,情况只会更加糟糕,大抵是玉石俱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