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1-24 15:59:49 作者:壹号 字数:34138字

碧血剑读后感10篇

  《碧血剑》是一本由金庸著作,广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50元,页数:201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碧血剑》读后感(一):碧血剑

  小时候看电视剧总是混混沌沌的觉得有一把剑叫碧血剑,它是更胜于金蛇剑的存在,而且貌似还真有部香港电影讲的是这把剑,还经常跟我爸争辩说:不然书名为啥叫碧血剑而不叫金蛇剑咧!?

  现在重读原著才发现,书中确实没有碧血剑,但也确实存在碧血剑。到底有没有,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这本书是金庸写的一本很奇特的书,它并不像射雕的单主角,也不像天龙八部那样多主角的轮舞,而是在隐藏主角。书中的袁承志存在感很弱,可以说是金庸书中主角光环最弱的,而在其背后则是两个贯穿始终的隐藏人物:金蛇郎君夏雪宜和蓟辽督师袁崇焕。二人不仅影响了袁承志的一生,也影响了全书的走向。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为什么书名叫碧血剑?

  我认为,金庸让夏雪宜和袁崇焕同时作为隐藏主角是有其深意的,二人都有路见不平的侠客精神且都宁死不屈,同时金庸又总是在隐隐约约的对比二人,夏雪宜为人亦正亦邪,锱铢必报,有很强的“自己人”观念,而书中袁崇焕则不同,刚正不阿,宽容大度,有很强的“是非”观念。而书中实际存在的金蛇剑,则是指代夏雪宜,书名中隐含的碧血丹青碧血剑,则指代的是袁崇焕。

  所以确实有一把剑叫碧血剑,是更胜于金蛇剑的存在。只不过,它并不在书里,而在我们的心中。

  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碧血剑》读后感(二):碧血剑

  我在怀疑我是不是不该看这类书了→_→看的好烦躁。。还是说只是这本是这样的。刚开始的几回很喜欢,尤其是讲到袁承志发现金蛇郎君秘籍的时候,感觉很有意思,想往下看。虽然里面男主武功盖世让我觉得很无聊,很没劲。结果又是男扮女装,又是无理取闹,又是感情问题,很反感没有本事又无理取闹的小女孩,这本书里就是温青,不喜欢这个角色。难道金庸的书里就没个正常点的,还是古侠都是这样的。好吧,感觉就像是古侠版的高冷男总裁和灰姑娘,换了个背景,说的都是一样的本质。名著果真是不可超越的。继续看吧。看看能不能有个有意思的转折。

  碧血剑明显比书剑恩仇录好多了,刚开始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金蛇郎君像是迷一样。

  先说里面的爱情故事吧。本人不喜欢男主袁承志,不晓得里面的女的何苦喜欢的死去活来。既然喜欢阿九,就和她在一起啊。温青仍然是不喜欢她,只会胡闹,留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在身边有什么意思。袁承志也很有意思,既然不喜欢人家,干嘛一开始就把青青带在身边,真是让人不爽。里面唯一让我喜欢的,就是何铁手。既然无法做到对方心中的唯一,那就干脆什么都不想,练好自己的武功就好了。袁承志,只是自己有一身武功,并无大将之才,带着那么多人,最后都死了,自己逃到海外去了,真是无用之至,竟还有一干人跟着他。金蛇郎君也没意思,何苦骗何红药,让她这样一生惨淡至如此地步,要知道,最不能骗的就是人的感情。

  里面关于朝代更换的部分是比较让我喜欢的。人性这种东西太复杂,从来都不是所想的那么单纯。闯王刚开始想的也很简单,可是事情继续发展,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的了。里面关于兵,关于匪的描述很有意思。兵不是兵,匪不是匪,乱世中唯有做好自己,保全自己才是正道。只看一遍,其实关系还是没大搞清楚。以后再去细细琢磨吧。

  《碧血剑》读后感(三):郭襄与阿九:人间自是有情痴。

  我本是大明公主,哪知生下来后钦天监正说我如在皇宫里娇生惯养,必定夭折。父皇爱我如掌上明珠,故许我在外闯荡。我在外面看到饿殍遍地,百姓食不果腹,父皇却不以为然,说那些都是流寇,杀光才能天下太平。

…… 此处隐藏7718字 ……

  袁承志在情爱方面的不灵光我倒觉得无可厚非,实在是狠不下心去要求一个二十年来只见过三个女人,并且与这些女人相处加起来也不过数天的人去对男女之情无师自通举一反三,哪来那么多痴心的爱情天才呢。

  他也就是在情爱方面迟钝一些,在其他方面一直都很聪明机智,尤其惊讶的是他在下山初期的江湖生活里就能熟练圆滑地处理事情了,本以为他会处处碰壁,谁知穆人清调教得这样好,他也上手得这样快。虽然有金庸偷懒的原因,但也很能说明他除却武功方面的悟性。

  金庸在这部作品里真的很爱偷懒,例如开头孙仲寿那一派的主张,既推翻崇祯另选朱氏子孙继位,在之后的篇章里只字未提,这天子之位的血统问题在袁承志的心里没有丝毫挣扎过的痕迹;在袁承志分别接触过皇太极和崇祯后,他再没有政治思维也会对这世事的发展走向有所想法,毕竟他能意识到闯军的叛乱是在助长清军的进攻,说明他对于一些事情是有所观察的,但这个同样是只字未提;袁承志在为皇太极雄图伟略倾倒与展开刺杀之间的心里转变也没有提;何铁手在感情破碎与拜承志为师之间的心里转变也没有写。不得不说,这部作品完成得很仓促。

  虽然如此,但还是不要随意修改的好,那新修版简直不堪回首……

  袁承志这个老实巴交初出茅庐的傻小子虽然处事周到,但毕竟是没见过花花世界,在江湖上籍籍无名,暂时无法在这陌生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有了他模仿李岩的书生装以及模仿黄真的伪狂妄语气。

  李岩这个角色我一直觉得挺重要的,其追求与遭遇跟袁崇焕太过相似了,都是一腔热血洒尽却换得个逆党的下场。书中闯军的正面形象是以李岩为基础建立的,袁承志相信闯军也很大程度上是为李岩的个人魅力说吸引。李岩的悲剧与袁崇焕的、与很多贤臣忠将的悲剧性质是一样,其根源于以一人为王的时代,发展于在位者对于权力的疯狂执念,众人无法力挽狂澜,连贡献一分力的机会也被剥夺了。当李岩的救国愿望被折杀时,袁承志便再也看不到希望,汉族人的统治便一去难返了。

  袁承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书中的影响力挺大,例如出生于大盗世家的温青青从一开始的毫无家国情怀到后面的稍通情理,便是袁承志的功劳。在那乱世里,多的是连寻常百姓都不如的人,多的是连最基本的礼义廉耻都不懂得的人,他们颇有本领,不会无端遭受欺凌,却也不会对正在受苦的人施舍半分,时世怎么变他们都是那样活着,一颗心里全是自己,一双眼睛看不出屋外。

  看到有人说碧血剑是一部由书剑恩仇录过渡到射雕英雄传的作品,是与不是我倒觉得没有多大意义,我只能肯定碧血剑是一部看了会很郁闷的作品,家国狼烟四起,百姓不堪重负,主角无甚作为,其浓墨重彩的极端社会困顿已经为书中人所有的豪情热血抹上了一层灰霾,压抑焦虑将心上填得满满的。强盗横行,良民成了最无用的词语,没有任何道理可讲,全凭武力来维护正义,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毫无踪影的某个英雄身上,尚未见得半点光芒便已经身首异处。伤痕累累,白骨如山,这样一个绝望的世界,哪里还能有仗剑走天涯的疏阔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