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寒假作业

时间:2022-11-20 00:25:44 作者:壹号 字数:12227字

篇一:2016年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为了保证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充实的假期,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监督孩子们的学习。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初一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希望大家认真阅读。1.(1)6,(2)2003.

2.a+b=c+d-14或a+c=b+d-2或a+d=b+c 3.13,3n+1 4.C5.B 提示:同时出现在这两个数串中的数是1~1999的整数中被6除余1的数,共有334个.6.C7.提示:观察已经写出的数,发现每三个连续数中恰有一个偶数,在前100项中,第100项是奇数,前99项中有 =33个偶数.8.提示:经观察可得这个自然数表的排列特点:①第一列的每一个数都是完全平方数,并且恰好等于它所在行数的平方,即第n行的第1个数为n2;②第一行第n个数是(n-1)2+1;③第n行中从第一个数至第n个数依次递减1;④第n列中从第一个数至第n个数依次递增1.这样可求:(1)上起第10行,左起第13列的数应是第13列的第10个数,即[(13-1)2+1]+9=154.(2)数127满足关系式 127=112+6=[(12-1)2+1]+5,即127在左起12列,上起第6行的位置.9.(1)(2n+1)(2n+3)=4(n+1)2-1;(2) ,- 各行数的个数分别为1,2,3, ,求出第1行至第198行和第1行至第1997行共有多少个问题就容易解决.10.7n+6,285 11.林

12.S=74(n-1)-5n=23n-8(n3) 13.B 14.C15.(1)提示:是,原式=(2)原式= 结果中的奇数数字有n-1个.16.(1)略;(2)顶点数+面数-棱数=2;(3)按要求画图,验证(2)的结论.17.(1)一般地,我们有(a+1)+( )= = =(a+1)(2)类似的问题如:①怎样的两个数,它们的差等于它们的商? ②怎样的三个数,它们的和等于它们的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二:数学七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2016年

学期时间已经完结,迎来了寒假生活,家长在在学期中一定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和注意学期安全。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数学七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供大家参考。参考答案:一、必做作业:1.B 2 .D 3.C 4..B 5.D 6.C 7.C 8.A 9.A 10..B 11.黄; 12.1;13.8.; 14.20;15.7n+8,50;16.7[3-(-3) 17.(1)-0.7;(2)19.50,1+3+5+7++(2n+1)=n220.(1)顾客乙买两箱鸡蛋节省的钱2(1412)4(元)顾客乙丢掉的20个坏鸡蛋浪费的钱1218.2; 3208(元) 30因为4元8元, 所以顾客乙买的两箱鸡蛋不合算.(2)设顾客甲买了x箱鸡蛋.由题意得:12x214x96.解这个方程得:x6,6301810(个)二、选做作业10021.20或 3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数学七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篇三:初一数学上册寒假作业答案

初一数学上册寒假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1. (2012辽宁本溪3分)如图 在直角△ABC中,∠BAC=90°,AB=8,AC=6,DE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交边BC于点E,连接AE,则△ACE的周长为【 】

A、16B、15C、14D、13

【答案】A。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连接AE,

∵在Rt△ABC中,∠BAC=90°,AB=8,AC=6,

∴ 。

∵DE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AE=BE。

∴△ACE的周长为:AE+EC+AC=BE+CE+AC=BC+AC=10+6=16。故选A。

2. (2012辽宁营口3分)在Rt△ABC中,若∠C= ,BC=6,AC=8,则 A的值为【 】

(A) (B)(C) (D)

【答案】C。

【考点】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在Rt△ABC中,∠C= ,BC=6,AC=8,

∴根据勾股定理,得AB=10。

∴ A= 。故选C。

二、填空题

1. (2012辽宁鞍山3分)如图,在△ABC中,∠ACB=90°,∠A=60°,AC=a,作斜边AB边中线CD,得到第一个三角形ACD;DE⊥BC于点E,作Rt△BDE斜边DB上中线EF,得到第二个三角形DEF;依此作下去…则第n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 此处隐藏2603字 ……

∴CD=BD tan 38.5°≈0.8 。

∵在Rt△ACE中,tan ∠CAE= 。

∴CE=AE tan 22°≈0.4 。

∵CD-CE=DE,∴0.8 -0.4 =16 。∴ =40,

∴BD=40米,CD=0.8×40=32(米)。

答:塔高CD是32米,大楼与塔之间的距离BD的长为40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过点A作AE⊥CD于点E,设AE=BD= ,在Rt△BCD和Rt△ACE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得到 CD=0.8 ,CE= 0.4 ,根据CD-CE=DE列方程求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