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分析》(上)15讲文字稿

时间:2022-11-22 20:37:56 作者:壹号 字数:7787字

《梦的分析(上)》15讲文字稿

第十五讲 [1929年3月20日]P190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冬季会期第二部分第九讲,29年3月20日讲的。

荣格先问说,前一个梦,就是天使飞进来,喂面包的梦。梦12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吉布先生提出来一个疑问,说梦中是梦者的妻子把面包拿进来,而不是梦者本人,这说明什么呢?然后荣格说,荣格这时候很贴来访者,他说梦者的自己的诠释是这样的,他妻子拿错了食物,所以爱神才会离开,厄洛斯才会离开。接着荣格和他们就指出来说,梦者只注意到说,梦者的妻子拿的黑面包,但妻子也拿了白面包,是孩子吃的那种,所以这种说法的并不是很公正。然后荣格就提到了一个释梦的原则,是说一个梦境它既有个人无意识的层面,也有集体无意识的层面。比如说妻子拿面包,妻子又和来访者是很密切接触的人,那这是个人无意识的层面。他们俩之间缺乏爱,缺乏性生活这是个人无意识。爱和性它是一种集体的本能,那么它是怎么遗传下来的呢?它经历了哪些事呢?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要了解集体无意识层面。他举了例子说,这是我们的一个临床思维的一方面。那么当

来访者遇到一个困难,我们既要从个人无意识的角度去看它,又要从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去看它。荣格举了一个很好的比喻,就像我们造了一个房子,那么这个房子不够暖和,我们是怪这个房子吗?那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个房子,也就说我们只看到个人问题。就已正确先生来说,我们看到他和他的妻子不能做爱,如果我们只看到个人的话,我们可能要么就把这个责任归结到他妻子身上,他妻子可能有性冷淡; 或者归结到他身上,他可能有这个阳痿或者其他的情况。这 时候我们就只看到了个人无意。但是如果我们看集体无意识的时候,这个眼光就是不一样,比如说一个房子的,我们说这个房子没造好,那是看到了个人无意识。那就像一个人性功能出问题,我们说他是有什么俄底浦斯情结等等,他和他父母的关系如何,那只是看到个人无意识。但是回到房子的比喻,一个房子冷,可能是那年冬天很冷,因为这个冬天引起来所有的房子都很冷,所以这是集体无意识的问题。所以就是说与性功能的问题,如果性生活普遍存在于整个群体,性生活的问题,我们可能就要考虑集体无意识。要不然对来访者也好,我们就没有真正的共情到来访者,共情到他的时代文化的传承,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这是荣格在后面谈的,农哥很体贴来访者,谈的是他就说大家注意,他和他妻子处于一种亲密情景中,然后一个超

自然事件出现了,门打开了,却无人进来,首先是这么一个情景。然后是这个男人走到隔壁房间,发现有赤裸小孩。我们可以说他们之间夫妻关系出问题是因为缺乏爱吗?但是实际上他爱他妻子,他妻子也爱他,关键是他们性生活出了问题。那么荣格再提醒大家注意当这个男人抱着男孩时,注意他体验到的不是性的满足,他体验到的是爱的满足。因此这个男孩,不是代表性的,他是代表爱的。那么这个梦者他之所以认为,梦中男孩拒绝吃黑面包,吃了白面包,然后他离开了,是因为他妻子没有给他做这个孩子合适的食物。因为仓山首先假定,这个梦中这个男孩他是意味着性,因为他妻子没有给这个爱神、爱欲以恰当的食物,所以他才离开的。那么荣格就说,这听起来非常合理,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来访者是思维型,思维性的人有个什么特点呢?就是他的联想他总是很快的就做出诠释了,因为他很聪明,尤其是如果他学过我们这个行业的话,那更是快的不行。所以当来访者太快地做出一个动力学诠释,或者还很美好的话,我们一定要了解,这是一种理性化,理性化的防御,这只是一种理智化,它不是理性,它也不是智慧,因为智慧还必须有感情的加入。

…… 此处隐藏0字 ……

然后荣格说好,我们再回到梦境,门打开了,你和妻子在门里面,然后门突然打开了,这是个什么情景呢?这是个

让人恐惧的情景,害怕的情景。但是我们这个梦者的自我,他不是那么害怕,他勇敢地走进房间发现了男孩,还带到他卧室里面,还给他吃食物。但是这是没有作用的,这个男孩还是飞走了。这就像孩子在对他们说:“你们都做了你们能够做的,但是性仍然是没有正常运作的。”然后问这个来访者,这个男孩何以是赤裸的?来访者马上想到了神性,爱神。然后荣格就邀请大家来讨论,这个神性是什么内容呢?

然后宾格博士提出来说,那大概是指阿尼玛,男人的一部分,完整性的一部分。荣格马上反驳说,但是梦中出现的不是个女人。然后宾格博士纠正自己的观点,说那可能是他更新的重建的自己。荣格绕了个弯说,这肯定是他心灵的一部分,但是这个部分只能以一个神灵、一个孩子的形式出现。他正在等待参与者们自己产生些领悟。施莱格尔博士,好象意象分析他也参加了,那个研讨会。他说应该是这个小孩,应该是一个代表未来的东西。他比梦者年轻,是一个更年轻的自己。所以这个有意思,我们已经知道,在小孩这个形象,以前的我们会把它解释为来访者的内心小孩,这是一种解释;有些时候,我们又解释说这小孩几岁,代表来访者几年前出生的这个新生的事物。施莱格尔博士这时候提出来的一个观点是说呢,这个小孩代表来访者还未诞生的自体,未来的部分。荣格终于心满意足了,和他合拍了。他提出来说,

对的,这就是他某个未来的部分,呈现为一个男孩。然后他就开始一大堆的这个文化学的诠释,就各种文化中对于男孩的形象是怎么在历史上进行浮现的,神圣男孩意象,或者叫圣婴意象在基督教历史上怎么出现的?我们东方也有,我们东方佛教,浴佛节,就是到了这一天的时候,会有一个很小的小男孩的形象,然后这个法师在念咒,在他身上浇水,给他洗澡。也有神圣婴儿或者圣婴这种原型在宗教仪式中的出现。西游记中也有,首先孙悟空自己才出生的时候是个小男孩,类似个小男孩。后来还有这个红孩儿,哪咤都是以小孩子的形象出现的。西游记中还有一个片段是,鲤鱼大王通天河的时候,那个要吃婴儿。内丹里面也有,什么婴儿啊,怎么和合啊,怎么炼婴儿啊,然后这个阳神出窍啊,那都是以婴儿的形式来象征的。他也专门引用了《马太福音》的一句话,我们这个中译者挺好的,把这句话引出来了:“我实在告诉你们,如果你们不回转,变成像小孩子一样,一定不能进天国。”老子也有这句话呀,老子认为你要解脱人生所有苦恼,其中有一个关键步骤,“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所以荣格就提出来说,当内在的上帝显形时,我们只能够借助我们内在的某些东西,来追随他的步伐。这些东西我们称它为幼稚的、孩子气的、太年轻的,但是正是这些东西,使得未来发展成为可能。那么当这种未来的发展,神性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