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基础知识-2009(马崇)

时间:2022-11-22 16:36:09 作者:壹号 字数:10896字

电站锅炉无损检测天津市电力公司技术中心 马 崇 2009年6月(上海北京)

目 录无损检测概论 射线检测基础知识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 磁粉检测基础知识 渗透检测基础知识 涡流检测基础知识 锅炉的无损检测要求 2

第一章

无损检测概论

一.无损检测的定义及分类定义: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 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分类:射线检测(RT-Radiographic Testing) 超声检测(UT-Ultrasonic Testing) 磁粉检测(MT-Magnetic Testing) 渗透检测(PT-Penetrant Testing) 涡流检测(ET-Eddy Current Testing) RT和UT主要用于探测试件内部缺陷 MT、PT和ET主要用于探测试件表面缺陷3

发展: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 RT是在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后发展起来的; UT是在声纳技术和雷达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MT、ET建立在电磁学理论的基础上; PT得益于物理化学的进展 无损探伤-无损检测-无损评价 无损探伤是早期阶段的名称,其涵义是探测和发现缺陷; 无损检测是当前阶段的名称,其涵义不仅仅发现缺陷,还 包括探测缺陷的一些信息,如位置、形状、尺寸、性质等; 无损评价则是即将进入或正在进入的新的发展阶段,包涵 更广泛,更深刻的内容,它不仅要求发现缺陷,探测缺陷的 详细数据,还要求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综合的信息,例 如缺陷的取向、内含物、准确形状尺寸、缺陷部位的组织、 残余应力等,结合成像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数据分析 和处理等技术,与材料力学、断裂力学等知识综合应用,对 试件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给出全面,准确的评价。4

二.无损检测的目的1、保证产品质量 2、保障使用安全 3、改进制造工艺 4、降低生产成本

三. 无损检测的应用特点1、无损检测要与破坏性检测相配合 2、正确选用实施无损检测的时机 3、正确选用最适当的无损检测方法 4、综合运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

四.承压类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标准2006年3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质检办特函(2006)144号 关于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中规定:承 压设备无损检测执行JB/T4730—2005,因此在承压设备领域, JB/T4730实质上是强制性标准。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包括六部分 1、通用部分; 2、射线检测; 3、超声检测; 4、磁粉检测; 5、渗透检测; 6、涡流检测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 涡流检测这五种无损检测方法及质量等级评定分

类, 适用于: 1、金属材料制锅炉、压力容器(固定式、移动式)及压力管 道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的制造安装检测。 2、在用金属材料制锅炉、压力容器(固定式、移动式)及压 力管道的检测。 3、锅炉、压力容器(固定式、移动式)及压力管道有关的支 承件和结构件,如有要求也可参照该标准进行检测。

第二章

射线检测基础知识

射线检测最主要是探测试件内部的宏观几何缺陷。射线照 相法是指用X射线或γ 射线穿透试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器 材的无损检测方法。

2.1 射线照相法原理1、射线的产生(X射线、γ 射线) X射线: 射线束中包括——连续X射线和特征X射线 连续X射线产生机理:动画演示 根据电动力学理论,作加速运动(包括负加速运动)的带电粒 子将产生电磁辐射。X射线是从X射线管中产生的,X射线管是一 种两极电子管。将阴极灯丝通电,使之白炽,电子就在从阴极 移向阳极的方向加速飞行,获得很大的动能,当这些电子撞击 阳极时,与阳极金属原子的核外库仑场作用,发出轫致辐射而 放出X射线。8

…… 此处隐藏1800字 ……

3)胶片应用特点 胶片影响成像对比度和颗粒度进而影响灵敏度 依据成像特性,胶片分成四类,T1、T2、T3、T4。T1为最高 类别,T4为最低类别。 标准规定: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3类或更高类别的 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2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标准规定:采用γ 射线对裂纹敏感性大的材料进行射线检测 时,应采用T2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T2类胶片: AgfaD4、D5;天津Ⅴ;上海GX-A5。 T3类胶片: AgfaD7、D8;天津Ⅲ;上海GX-A7

采用γ 射线对裂纹敏感性大的材料进行射线检测时,应采用天 津Ⅴ胶片。19

5 射线检测工艺要点:

4)透照参数选择

焦距——影响几何不清晰度,选择焦距必须大于标准规定最小值; K值——影响横向裂纹检出率,选择K值不得大于标准规定值; 射线能量——影响底片对比度、固有不清晰度、颗粒度;选择射 线能量应在标准限定范围; 曝光量——影响底片黑度,选择曝光量应在标准限定范围;

5 射线检测工艺要点:

5)透照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