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2)(含解析)

时间:2022-11-21 02:18:11 作者:壹号 字数:14618字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

第13天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

古诗词阅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 , 。” 两句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的情思。 【答案】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解析】根据“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意思: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诗人一叶轻舟,早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生。可解答此题。 2、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 江水前行.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将诗歌的意境描绘出来即可,注意语句要流畅。 3,结合诗歌的意思,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

【答案】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 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解析】根据“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意思:在一个云淡风清的秋夜,诗人从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挂在幽美静谧的夜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水中,伴随着诗人远去的行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来思考即可解答此题。 二.文言文阅读

《鹤林玉露》 (节选)

胡澹庵①见杨龟山②,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③有进。”张无垢④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⑤,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⑥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选自《鹤林玉露》) 注释:①胡澹庵:北宋官员。②杨龟山:即杨时,北宋学者,晚年隐居龟山,人称龟山先生。他四十岁时还“程门立雪”,向大学者程颐求教。③张无垢:即张九成,南宋官员,自号无垢居士,因触犯秦桧而被降职。④昧爽:拂晓,黎明。⑤洎(jì):到。⑥趺(fū):脚背,这里指脚。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张无垢谪横浦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寓城西宝界寺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C.就明而读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如是者十四年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答案】C

【解析】A项:都是官员升迁 的意思。 B项 都是寄寓的意思。 C项分别是靠近 、完成的意思。 D 项都是这的意思。

5.结合句意,用三条|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答案】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解析】此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划分句子节奏根据句意“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直到现在还有。”来划分节奏即可。 6.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①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有进。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答案】①我的两肘三十年不离桌案,然后才在学业上有所精进 ②每天天刚亮,他就拿着书站在窗下,就着亮光学习

【解析】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如:辄是“就”的意思。 7.读了本文后,谈谈你从胡澹庵和杨龟山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凡成就大业的人,都必须有勤奋刻苦学习的精神,古今中外皆如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根据文意可知胡澹庵和杨龟山都有勤奋刻苦学习的精神,据此写启示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 此处隐藏1954字 ……

①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战国时期有名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于其上。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玉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此时的作品,集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玉质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

③《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古代封禅用的书文,刻在玉上,称之为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之为玉节。由此可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④玉,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⑤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或住宅。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亮,既文雅又神秘。

⑥玉,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助人成功用“玉成”一词。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常用来比喻节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外,玉还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风花雪月”中,除了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风”之外, 都常用“玉”来吟咏赞颂:槐树花朴素洁白,便有了“玉树”之称。一些纯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前冠以“玉”字,如玉兰花、玉茗(白山茶花)等。以“玉龙”来比喻漫天大雪,多么壮观!

⑦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因而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意或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