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土归流”后湘西土家族音乐文化的变迁

时间:2022-11-20 20:45:46 作者:壹号 字数:2136字

…… 此处隐藏0字 ……

“改土归流”后湘西土家族音乐文化的变迁

〔关键词〕湘西地区;土家族;音乐文化

“改土归流”是湘西地区历史上的分水岭,历史“改土归流”前后整个湘西的社会制度、经济生产方式以及人民的文化信仰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将“改土归流”这个作为本文研究的节点,可从中探索出土家族音乐文化变迁与湘西地区“改土归流”后社会文化变化之间的某些相关联系。对于“改土归流”后土家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当今制定相关的文化开发与发展政策的实践层面上都有着相当的研究价值。

一、研究的相关定义及历史背景

为了研究的范围清晰与规范,将本研究的主要概念及背景做以下定义。土司制度的背景:土司制度源于唐宋时期,以羁縻州县制为基础发展而来,其核心思想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地方少数民族首领的地位与特权,授予其相应的官职,以进行间接地管理与统治。建立之初,由于朝廷在边疆地区的实力有限,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治理与约束的效果。因此,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中央政府实质上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制度属于失控状态,很多土司区域成了事实上的独立王国,甚至开始挑战中央权威,“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同时,其内部纷争不断,土司家族内部发生械斗或是战争,康熙三十八年,东川彝族禄氏家族因争夺土府继承权,互相残杀。

“改土归流”的定义:为了巩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就必须解决地方土司割据这个积弊。明清两朝的中央政府都在采取一定的措施以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方法有两种:其一,“从上而下”,先改土府,后改土州。其二,抓住一些偶然性机遇,如土司绝嗣或家族内斗,土官之间互相仇杀,土司叛乱或犯罪等。中央政府抓住机会,改派流官管理。至清雍正时期,中央政府实力增强,解决“土司积弊”的历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