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精选教案

时间:2022-11-27 16:15:59 作者:天下 字数:12813字

通过对两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学生的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在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同时通过对欧美俄日等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加深学生爱国注意情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古代历史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精选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2、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史实,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侵略的历史。

3、掌握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逐渐形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点

甲午终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三、 教学难点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四、 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五、 课时安排

1课时

六、 学情分析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学生从初中和电视电影方面,会有所了解,故在课堂上可以不必多展开讲,应将重点放在分析两次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另外,学生已经学过了两次鸦片战争,因此,在课堂最后,要将中国沦为两半社会的过程做一个小结。此外,学生对于义和团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本课不要求重点掌握,因此,分析下其发起的原因和分析评价下其口号即口。

七、 教学过程与设计

{新课导入}打出课件:奴役—自由,殖民-独立,落后—强大,屈辱—荣耀,家破人亡—安居乐业,任人欺凌—独立自主

师:同学们,在这两种情况当中,你们会选择那种?你们会为了那种而努力?但是,当有侵略者带着一课欲壑难填的心来野蛮地侵略我们,而国家落后,政府腐败,统治者无能的时候,我们所希望的,还能拥有吗?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继鸦片战争后,又一段丧权辱国的历史。

[新课学习]

一、 甲午战争

1、原因

(学生思考: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起这场战争?)

(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国

内市场狭小,因此萌生对外侵略野心。(根本原因)

(2)明治维新后,随着军事实力的上升,日本在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大陆政策”的制定。

(3)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起义被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2、经过(学生寻找其经过)

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不久,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随后,在黄海大战中,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随后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丰岛战役:被迫宣战;平壤战役:弃城逃走;黄海战役:避战保船;辽东战役:献船逃敌,威海战役:全军覆没。

2、结果:签定《马关条约》(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程度化大大加深

内容:

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 此处隐藏2331字 ……

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优秀发文大全

4.《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范文

5.初中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精选教案3篇

6.精选历史北伐战争教案汇总

7.《甲午中日战争》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8.历史革命子辛亥革命教案优秀范文汇总

9.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优秀教案教学设

10.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