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神话故事

时间:2022-11-21 01:33:40 作者:壹号 字数:13304字

篇一:神话故事

燧人氏取火

远古时代,人们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他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吃下去的生 肉伤害人们的腹胃,经常生病,寿命很短。每到夜晚,四周漆黑一片,猛兽的叫声此起彼伏,人们又冷又怕,蜷缩在一起相互取暖。 一次偶然的森林大火之后,有个年轻人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鲜美,靠近火边,又很温暖,大家体会到火的可贵。可是保存火种非常之难,他们还是常常处于没有火的状态。

后来这个年轻人得到大神伏羲的指点决心到遂明国去寻找火种。 他翻过高山,涉过大河,穿过森林,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遂明国,当他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时发现,就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双手磨出了血泡,依然不停地钻着,终于钻出火来。 年轻人找到了钻木取火的办法, 使大家摆脱了黑暗,寒冷,享受到光明,温暖,人们被他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大禹治水

相传古时候黄河一带经常闹水灾。凶猛的洪水淹没了田地,山陵,冲毁房屋,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于是,大禹决定去治理洪水。他历经千辛万苦,走遍了万水千山,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吸取了父亲鲧用堵截治水的教训,发明了新方法,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终于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他一心治水,常常忙的顾不上吃饭和睡觉。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去。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说完就脚不停步的向前奔去。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

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文本注释

1、 逐走:竞跑,赛跑。2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3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

4河、渭:即黄河,渭水。5、大泽:大湖。6、未至:没有赶到。

7、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8、邓林:桃林。

篇二:神话故事

夸父追日

kuā fù zhuī rì

[成语故事]

…… 此处隐藏2427字 ……

出米岩位于平乐青龙的狮子山上,岩前有个大池塘,叫做大社塘。

相传明朝年间,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和尚,敲着木鱼,背着口袋,说是来化缘的。他在这里化了很久的缘,后来就在此岩定居下来了。

不久,又来了一个和尚。后来的和尚在出米岩找到了老和尚,只见老和尚银须斑白、红光满面。原来在这个岩处有一个神奇的洞眼,它会出米,传说这个出米岩是金鸡的屁股,而金鸡头却在广东。

后来的那个和尚想把米存起来,拿到集市去卖。于是找来钢凿,把“鸡屁股”凿大,让出米岩多流米。没想到,这一凿可就坏了,金鸡被凿痛,屁股坏了,从此,米也就不出了。

老和尚后来四处化缘,在出米岩处修了一座庙,写上“出米岩”三大字,还刻了许多石碑。清代诗人题诗一首:“岩中穿一孔,玉粒何时涌,饕餮是何人?凿断仙粮种!”

现在,出米岩那个小小的洞眼,还在一滴地滴着水,落水的地方,有一排排鱼鳞似的东西,无论你穿什么鞋踩上去也不滑。人们传说,这些鱼鳞似的东西是那时漏下来的米。出米岩的岩边,如今都还有很多和尚的坟墓,但由于年代已久,看不清真实面貌了。

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应该懂得了吧?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太贪心。

今天我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