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黄》纪录片观后感

时间:2022-11-25 11:23:31 作者:壹号 字数:25624字

篇一:天地玄黄观后感

天地玄黄观后感

建筑三班 徐靓婧 201204150326

天地玄黄一词引出于《易经》,为了求押韵则将天玄地黄变换为天地玄黄。天,“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人类作为地球上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头顶玄天,脚踏黄土,这一切都追溯回起源,《Baraka》便是从一只猴子开始讲起,用第三个角度来看天地之间,世间万物。Baraka意为“祝福”一词,生物和环境都是高深莫测难以寻摸的,为世间万物和天地而祝福,便是我最衷心的想法。

猴子意为起源,自混沌开辟之日,生物进化之时,人类渐渐地在这个世界上有了发言权,主导权,有了信仰,有了自己的追求。可是却发现面对大自然的不可抗力时我们总是显得如此的渺小无力,我们没有办法解释我们所看到的的自然力,这时神灵便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即使是到了当今社会,我们足够强大的科学力量为我们阐释了这些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丑与恶,善与美,多变的情绪,无法慰藉的孤独与寂寞让我们去依赖信仰与宗教,此时宗教与信仰的力量又再一次被强大。“每个人都应该有信仰”,我始终是认同这句话的,信仰可能不同,可能无关宗教,我们不需要狭隘的把自己的信仰拘谨与一个特定的环境场所或者模式,它存在即合理,存在即我们心灵的慰藉,当你孤独寂寞发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时,坚信我们的信仰,它会带你走下去。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播放东南亚与非洲等地区的人们在为自己的宗教进行仪式之前的准备工作,其中有很多孩子样的面孔,他们脸上露出的懵懂与天真,不由的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人性本善本恶?我自己的观点是人之初像是一张薄透的白纸,可以一眼看尽,也可以一碰即碎,在每一个生命不断成长的时候,他开始接受除去自己和自然之外的事物教导给他的观念,长成之后他发现他的信仰最初并不是自己选择接受的,可是想要舍弃掉的时候却不能够了,宗教的生命力也许就存在于此。那可否换句话说这群孩子一出生的时候便被赋予了传承的意义,他们一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是便有了需要承担的责任,追溯回人类的起源,人类出现之时,也是被赐予一种责任:与世间万物和平相处,与世间万物和谐相融。在人类无法阐释大自然时,我们心生惧;当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自然时,我们开始亵渎。现如今,或许只有站在人类灵魂制高点的人才会用自然的语言去接触我们所见所闻,剩下的那些所谓高等生物的人类,已经忘记自己最初的使命,更无从谈及个人的信仰。

随着影片的播放,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与科技的交替,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在进行着不同的工作,影片中播放了日本的云游高僧化缘时处于人来人往的汇流中安然自处的神态,在快节奏的都市中保持自己的行动韵律。

若问时间的生物是否有着高低之分,是否有着低劣之分,我不以为然。就像影片中进行的那样,生活中的都市仿佛就像一道拥挤的生产线,我们在被进行着相同的处理,被进行着区别区分,在幽远静谧的背景音乐中,仿佛将自身置身与一块平敞的黄土地之上,远观四方无依无靠,只能与自然对望,这是想挣脱出高压社会的一种期望,我们不想被饲养,我们只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开阔的天地。

有人说如果被流放至某荒无人烟的地方,Baraka是一部唯一想携带的影片,我们能够通过它来与自然相处相融,我们能从别的角度来审视着自己,在一片茫茫中寻找答案,寻找起源。

自然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当然随着人类的进化演变,人类的智慧与力量也开始渐渐显露出来,甚至试图去与自然相抗衡,自然像是一个母亲,包容你,可是渐渐地发现自己也许并没有这种能力,自然开始像是教训自己的孩子一般,给你教导,告诉你正误,告诉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告诉你我们应该和自己的母亲如何相处相融。

…… 此处隐藏5576字 ……

近日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一部1992年出品的国外电影《天地玄黄》(原文Baraka,据说源自阿拉伯语,意为祝福)的开头,感到它很有特点,值得揣摩回味,于是一直看到结尾,并希望网友也能分享(可以在线观看)。

它不是故事片,也谈不上科教片,说它是纪录片也不符合人们的常规印象。片中没有一句对白和旁白解说,而只以场景的切换组合之类电影语言形成一种略显诡秘的气氛,打动人,启发人进行某种哲学性的思考。基本持续不断的配乐分为多段,结合场景较紧密,音乐风格富于地方特色等方面的变化。

在平地上片刻眺望海洋和云天,一般难以觉察波谲云诡,难以感受风雷激荡,需要变换立足点,到高山之巅或飞机上,并较长时间观察才行。而这部电影用画面的动态技术处理,即在固定或移动机位每隔几分钟或数小时拍摄一帧图象,以视频流的加速产生了时空似乎受到压缩这样的奇妙效果。以此法拍摄的云海-云涛-云流-云涌-云瀑以及斗转星移等大量自然景象非常清晰唯美。但那只是影片更多地选取的人类社会的丰富截面和视角的环境对比参照,令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凸显天地的恢弘伟岸和生命的脆弱渺小。

与表现自然现象一样,对于社会生活,影片没有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选择很多典型的古迹与今日社会生活的常态镜头,勾勒历史的轮廓。今日社会在世界各地又呈现非常丰富多样的形态,几大世界宗教及富于代表性的原始信仰,以及各种民俗民间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得到生动的抽样展示,现代工商业大都会的紧张忙碌与穷乡僻壤的悠然自得形成鲜明对比。所展现的光怪陆离的多样性,至少从统计角度看也动摇着文化自恋,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每一种文明反思,其排异反应需要加以调节。

特别令人震撼、深思的还有黑人贫民妇女儿童在垃圾堆中讨生活的情景,印度教徒在恒河圣水中沐浴、在河边火葬的一幕,以语言文字难以形容、变得苍白的精神力量,形象地诉说了恩格尔系数、吉尼系数这类冰冷僵硬的名词概念背后更加冰冷僵硬而残酷的世界现实,以及生命的短促无常。骷髅与骸骨和武器与士兵的镜头剪接尤其强烈地反映了战争与暴政的可怖、和平与民主的可贵。

遗憾的是,在表现宇宙的广阔、世界的丰富多彩方面它做得仍然不够,因此在揭示许多所谓伟大不过尔尔上还不够充分。此外,影片面世以来又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911、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等,如果被添加组合进去,将会使其思想内容更加厚重,并拉近仰望星空的哲学思辨与脚踏实地的柴米油盐的距离。

其实我们什么也没有:《天地玄黄》观后感 ZT

影片《天地玄黄》是一九九二年美国出品的著名记录片。英文名为《Bar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