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美感读后感精选10篇

时间:2022-11-25 09:12:28 作者:壹号 字数:20411字

如何培养美感读后感精选10篇

  《如何培养美感》是一本由汉宝德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197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培养美感》读后感(一):一本激发审美情趣的书

  汉宝德的几本书与蒋勋的书相类,都是面向大众,普及审美知识、激发审美情趣的书,好处是图文并茂、浅显易懂,不足就不用说了。

  《如何培养美感》读后感(二):汉宝德说,动与奇与美不共存

  美感分析的入门级方法,主次、虚实、构图和比例。

  美是

  增一分减一分都不能的整体。

  他说,长期分析美的事物可以提高美感和敏感度

  (首先体会极简(性空)中的丰富,由简单到复杂,于是分析建筑,接着分析简单的抽象画。)

  他没有说的是,

  分析能力首先代表拆分成分的能力,拆分成分的能力前提是敏感度(要能感觉到组成成分是什么)。而一般来说敏感度来自长期的积累。他还说,不写一点字则无法体会字体的美感。所以,前后矛盾,不可尽信。。

  《如何培养美感》读后感(三):摘抄几句描写精华与大家分享

  两天看完这本书。

  原来汉宝德原是建筑系讲师,后为台湾宗教博物馆馆长。

  怪不得说起建筑条理清晰,思路敏捷。

  内里说到彩瓷装饰环节,化分较细,总结的简单易懂。

  摘抄几句描写精华与大家分享。

  彩瓷装饰的类别

  一,图案遍装,指表面覆盖连续同一图案。

  宋代出现,元,明代以后少见。清代仿古代精神才得以重现。

  二,局部装饰,始于唐代。

  比如唐三彩,器物的彩色是自上部流下,停止在腹部下方,非常自然。

  宋代承此传统,元代后少见。

  三,点缀装。

  唐之后,历代都有例子。

  《如何培养美感》读后感(四):发现生活中真实的美

  发现美,认识美,不仅仅限于培养对艺术的理解,生活中的美也是需要分析,然后重新构建的。审美不单单需要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还需要方法,至少是能够抛砖引玉,指引一些方向的。

  但很可惜,以往读过的关于美的书,要么谈及艺术时使用很多似懂非懂的理论概念,要么通篇说下来言之无物,或者拿一些至今已觉不新鲜的艺术品为例,总是有些令人茫然。但这本书不单单告知一些关于美的大道理,而且提供了一些很实用的方法去分析“何为美,为何为美”,最为可贵的是实例皆从生活中的细节道来,语虽平实,却没有丝毫浮浅之感,而且非常实用,介绍的方法立即就能通过实践去理解。真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如何培养美感》读后感(五):培养美感,就是要经常看美的东西

  作者也算是一个美学大师,所以,读这类大师的书的时候,往往诚惶诚恐。或是买了久久不肯翻开,总要待到一个时间合适、心情合适、地点也合适的天地人和的情境之下,才会敢去动一动。

  所以,在一个闲来无事的下午,就从大排书架上翻出了这本书,一两个小时,读完了它。

  因为美学一直在读蒋勋,蒋勋谈外国艺术、中国艺术、字画书法等等的书。要么就读许倬云的书,但他讲的大部分是历史。艾柯的书太贵了,没舍得买来读。他有一本《美的历史》应该是他的经典作品。电视里会经常看到马未都讲艺术品,但是涉及美学的部分,不是太多。马未都擅长讲历史和价值,但极少谈到美学。但历史、经济、工艺、美学、价格、价值这都是不可能分开去看的,尤其是历史的变更,对美学也有着很关键性的影响。

  这本书分两部分,前半段谈美学理论,怎么认识美学,欣赏美的方法。比如如何逛公园赏花,怎么看它的花瓣和叶子,就能获得感动。诸如此类。

  后半段举例谈如何欣赏美。比如一把椅子,你如何去看它造型,分析它的朝代和功用,如何看表面的漆,如何是坐起来舒服的,如何是看起来好看的。还有家里摆设的瓶子,如何通过看它的弧线角度,去辨别它的美感。

  而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你打开窗户,看到对面的楼的单元房,你如何去看建筑的美。一个单元房,从外部看卧房、门厅、厕所、厨房的窗户,究竟能看出怎样的设计美学思维。这个了不起!楼房到处都是,建筑好不好,光看外部怎么看,所以,作者也说,美学的训练,是可以经常性的去观察思考而取得很好效果的。

…… 此处隐藏3547字 ……

  这几年本人外出游历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之所以缺乏美感而不自知,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见识过更好、更美的东西。见得多了,从大的方面诸如世界观、普遍认知、审美观念,到小的方面譬如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只要有了参照,自然会有所改变。从现实的发展来说,大陆的整体审美还是大有提升的空间,台湾尚且如此——汉宝德在书中举的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他老人家去公园赏花,结果看了一场“虐待花的展览”。公园“用各种花当成颜色材料,编织成各种图案与造型,花的本质失掉了,只看到一些造型。用花做成动物与人物,甚至讲述故事,市民们兴高采烈地看着这些奇景,如同赏花灯一样,象征太平盛世的景象。但是真正爱花的人看到这样使用花朵,只能感到痛心。”

  看到这个例子,我心有戚戚。这些年大陆花在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钱真不在少数,但良好的愿望和金钱的花费,能否真正在生活中给市民带来美感呢?这真是一个需要画上问号的问题。

  日常生活尚且如此,那在高端的诸如设计艺术领域又如何?汉宝德在书中专门用“恢复美感的本能”一节,讲到了自零点重新开始的“减法美学”,举了大陆徽州古村落的例子,引导读者“在简单中发现质感的变化”

  ——减法是否就是什么都没有?当然不是。现在市场上有不少学习了日本设计风格的书,是真的学到精髓了还是只拿到了皮毛,白的什么都没有是否就是极简主义?书中对于“减法美学”的介绍和分析很能说明问题。

  在《如何培养美感》中,汉宝德一方面从秩序、比例、理性、色彩、质感和构成等较为抽象的方面分析了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感受美感,另一方面拿大量的器物举例来进行讲解说明,古董、书法、家具、建筑、陶瓷、室内空间以及灯具……一有比较,读者能最直观地看到“更”美的事物以及这件为什么较那件“更美”的原因。

  书中的照片均来自日常摄影,坦白来说并不具备专业摄影的超凡美感,但因为全都取自生活,所以在映证了汉宝德美感观念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传达着这样一个观念: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自然的东西原本就很美。从这点出发,人人在美感前都很平等。

  汉宝德老先生想借这本《如何培养美感》来鼓励有志于提高美感素养的成年人,因为“成为爱美之人,学习的动力来自意志”,并强调美感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势所趋,是竞争力的体现。从这点出发,美感既能让人修身,又能提高民族素养,何乐而不为?

  汉宝德在书中展示出来的真诚的态度、耐心的语气,以及对美一丝不苟的追求,都让我受益匪浅。另外老先生也一再强调,写这本书是不惜冒着被专家批评的危险,因为他坚信美感原本就是“人类的共识”。而身为本书简体版的责任编辑,我也不惜冒着自爆审美低下的风险,向所有想要提高生活美感的读者们推荐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