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经典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1-24 14:04:32 作者:壹号 字数:26327字

《生活的艺术》经典读后感10篇

  《生活的艺术》是一本由林语堂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一):不知生活,谈何艺术

  近些日子动荡不安,希望早日进入下一个阶段,无论成败,专心去做,失败了就从新来过,吸取经验教训。

  生活总归是要体验的,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未曾经历,何成经验。

  23岁的小年轻的认知,不可能有32岁的见解,需要通过去打击,去吃苦来矫正自己的认知,丰富自己的认知,尽你所能去想,去做。失败了又如何,so what?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二):愉快的哲学

  我对人类尊严的信仰, 实是在于我相信人类是世上最伟大的放浪者。人类的尊严应和放浪者的理想发生联系, 而绝对不应和一个服从纪律, 受统驭的兵士的理想发生联系。

  如果世间有东西可以用尼采所谓愉快哲学(Gay Science) 这个名称的话, 那么中国人生活艺术的哲学确实名副其实了。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有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意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的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三):关于人生这场戏

  这是前几年买的书,匆匆浏览了几篇便放下,很多观点,无法认同所以也无法读下去,加上翻译的干涩难懂。最近在读时,完全变了想法,这个福建人不遗余力的向全世界宣扬中国式的人生态度,不高不低,不快不慢,不富不贫,不卑不吭。所有太用力的索取也不过是演给观众的一出戏,如果太高傲,生命便会显得短促,如果内心平静,那这运气好可能有九十年的人生也完全能看够世事变迁。当人生舞台闭幕的时候,也能够心满意足的对自己说,“这是一出好戏啊。”然后欣然离开。

  想起前几日看的电影《鸟人》。充满梦想的中年男人在舞台上朝自己开了一枪。关于人生这场戏,主角和导演都是我。你们看的开心,我随时都可以离开。我相信,最后他长出了翅膀,飞向了天空。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四):林语堂和他的文章

  不知道该不该写这篇文章,犹豫是因为贸然地写肯定写不出好东西,但内心又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望。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今年的下半年,我打算每看完一本书,就写下一篇长文作为总结和加深记忆,这不免加上一丝功利的气息。

  本来打算模仿阑夕那样的方式,尽量客观地针对一本书来写,但那样的旁征博引客观叙述,现在我肯定写不出来,如果未来几次强制性地写,说不定能够掌握这种写法。

  林语堂的书我看过三本,《苏东坡传》、《吾国与吾民》、以及这本《生活的艺术》。

  在漫长挣扎的六月,林语堂常常以传统文人的视角,在文章中传递乐观随性的态度,这不免让人有几分逃离避世的感觉。在现实中失利,便隐居山林,在古代尚且可以,而那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种植技巧,这还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特有生活方式,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梦幻泡影。

  林语堂是幸运的,他正是当代的文人士大夫,以美国的生活方式,中国文人的观念,点评议论这个世界。

  并不是说我完全赞成他的观点,尤其在“家庭之乐”这一章对于女性的态度、独身主义和家庭观念,我全部反对,这当然可以理解,林语堂是传统文人的延续,无论是阶层还是思想观念,他受惠于此,也乐于为此站台。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五):对于《生活的艺术》一书中的一些小感悟

  两个月断断续续的看完了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刚开始看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明觉厉,因为语言非常的晦涩难懂,但是用词语句却很优美,讲的又是一些如人生之类的深刻的主题,人们可能对于看不太懂的东西都会莫名其妙的产生些佩服的感情??

…… 此处隐藏6086字 ……

  10、最后想说说他对于旅行和读书的理解

  他说了三种虚假的旅行:谋求开阔心胸,为了谈话资料,定了游览旅程

  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一个好的旅行家绝不知道他往哪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让我想起那句歌词“我要带你去流浪,没有悲伤和彷徨”

  他说读书就像男人和女人的一见钟情,要自己去找喜欢的作家。

  “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读书艺术呢?简单的答语就是:随手拿过一本书,想读时,便读一下子。”

  这样就可以细细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啦。文艺一下,我想喜欢一个人也是这样。

  钱钟书说他会在书旁边作批示,我也会,因为这样会感觉到和作者在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