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暗杀之间》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1-24 14:03:57 作者:壹号 字数:25361字

《两次暗杀之间》读后感10篇

  《两次暗杀之间》是一本由(印)阿拉文德·阿迪加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303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11-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两次暗杀之间》读后感(一):印度的城市故事

  读了十多天。第一次读印度现代小说。

  腰封上说他的《白老虎》得过布克奖,应该是品质保证吧。

  有关印度了解的不多,最近有关印度女性地位低下的新闻倒是常见,对别的国家还总是兴起去走走看看的念头,对印度就有些望而生畏。还是信息了解得太少。总难免有偏见的。

  书名《两次暗杀之间》就是指印度母子总理英吉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的两次被暗杀之间,印度社会的变革崛起的阶段。他聚焦的是一个虚构的印度南方城市。不动声色的刻板的介绍城市的历史建筑人种头头是道,一本正经,十四个有关城中的人的故事穿插其中。

  十四个故事十四个人,来自城中的方方面面,有初到城市的农村孩子,露宿街头,遭受黑帮欺压,生活在底层,只求吃饭,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成为某个黑帮大佬还是流浪汉?还是继续成为城市的底层建筑工搬运工?也有富裕的工厂主,遭遇各种有权部门的欺压,也面对自己良心的拷问,女工有可能眼瞎,但是现在不做就没有活路,他只能在深夜的海边坐在一群走私犯中寻找自己的平静。还有富裕家庭的孩子,在高中面对种姓的分裂,发生荒谬的故事,他将成为谁?还有一心为理想的地主家的儿子参加共产党,跟随政客坐牢做宣传,人到中年理想幻灭,婆罗门的家道中落的老厨娘只能一家走到一家,与低种姓的女孩子没奈何做了朋友还是失望。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他们都在挣扎都在失望。到底是什么人在享受幸福的生活。衣食无忧的女人每天读英文小说,雇着司机园丁厨娘,一直在等待海湾国家工作的丈夫回来,也面临着一些男人的得寸进尺,这一篇是园丁的视角写的,他被建筑工地辞退,一步步走近女人的家,还妄想更进一步,被女人很轻易的打发掉。有人说是底层妄图平等的悲哀,我看到的是这个女人被人觊觎,那个男人的得寸进尺。

  小说写的不动声色,用角色说话,作者藏了起来,十四篇故事全面活生生的生活画面。我们看起来一点隔膜也没有。

  《两次暗杀之间》读后感(二):被抛下和被遗忘的人

  索尼娅-甘地和阿马蒂亚-森都曾经说过,印度经济快速增长最大的缺陷是,它没有能让最底层的民众分享到增长带来的好处。在这场令人目眩的经济增长奇迹表演中,很多人被遗忘、被抛下了。就像是下过一场春雨后的竹林,表层的竹笋飞快地破土而出,引人注目,而在竹林之下,那沉睡千百年的黑色土地依然如故,静止不动。

  这本短篇小说集就是关于这些被抛下和被遗忘的人。我们可以看到,在所有故事里,这些人周遭的世界都在轰轰向前;时代在飞快地变迁。可是那些变迁和他们无关。日复一日的生活重复了10年、20年、30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新的时代似乎降临到了这个国度,但对于他们来说,依然没有改变,没有希望,也没有可供改变的道路和途径。

…… 此处隐藏5381字 ……

  阿拉温德·阿迪加的作品《两次暗杀之间》包括十四篇短篇小说,讲述了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印度南方小城基图尔中的故事。所谓“两次暗杀”,则是一九八四年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遇刺与一九九一年拉吉夫·甘地被害,两次暗杀均是带有极强标志性和影响的政治事件。阿迪加颇具匠心地将小说的历史背景设置于此,反应了他对印度状况的敏感把握。政治作为一种动员活动和参与形式,恰恰聚焦了印度传统中种姓、宗教诸矛盾,政治之无序恰恰是社会之无序。

  当然,这并不是一本以描写政治为主,或者政治性鲜明的小说。整本小说在外在形式上记录了基图尔的七天,作为各个独立的短篇小说之间的联系。各个短篇之间有对基图尔风貌的简要勾勒,正是由于基图尔之虚构,反而使得这些介绍文字有了放之印度皆准的真实。

  小说描述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印度生活方方面面,其中的主要人物也是来源于各个阶层。某一篇章中或整本小说来看,常常形成有趣的对应:调皮放诞的学生和失意苦闷的老师,出卖劳动的苦力和作威作福的工头,怀有职业理想的新闻工作者和被阉割的事实及假装的新闻自由,社会运动中得势的政治投机者和惨淡经营宣传主张的党派领导人。深深的隔膜和不信任,不仅强烈撕扯着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也给每一个人心灵内部带来了苦闷、绝望和不安全感。

  小说有非常多的篇幅描写印度底层人民。他们走出破败的家乡,在城市拼命劳作。在以家具店搬运工齐纳亚为主人公的一篇中,作者提供了两个象征意味明确的意象。齐纳亚工资微薄,而货主丝毫不肯多给一点小费。蹬车搬运过程中,他得一次又一次翻越高大的灯塔山,“他脖子上爆出的青筋像蜘蛛网一样,他张开嘴吸气的时候,空气在他的胸膛和肺里燃烧。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疲倦的四肢说,他燃烧的胸膛说。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与此同时,他心中对于命运的不甘和反抗意识增强到了极点,他拉着车,心中终日累计的烦闷与怒火终于变成一句清晰的怒吼:你打不垮我的,你娘的!你永远也打不垮我!”。

  齐纳亚们为什么不反抗?因为他们不仅势单力薄,而且一点点抗争的表示都有失去一切的危险。阿迪加早先的成名作《白老虎》中,就曾有司机巴尔拉姆对他雇主的一刺。这铤而走险的反抗,是如此绝望和残忍,在小说之外,我们就已经能预知巴尔拉姆极其家人的结局。另一篇小说中,一个底层建筑工的表述与之构成了巧妙的互文性,“你知道有钱人和我们这样的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有钱人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我们只要犯一个错误,这辈子就完了”。长时期的肩扛头顶,使得齐纳亚的脖子疼痛;但任何一个优秀读者读出的,是雇主的压迫和残酷的社会施与的重担。另一篇小说中写道,这些底层的劳动者,他们每日的能力摄取根本无法弥补他们的苦力付出,因此他们过早的衰老了。

  《两次暗杀之间》是阿迪加先于《白老虎》创作的作品,与《白老虎》中不可靠叙述等小说技巧的娴熟运用相比,《两次暗杀之间》在总体上显得更为朴实,缺乏较强的技巧性。但小说依然能带给我们极大的震撼,虽然《白老虎》在形式上是写给总理温家宝的信,与中国有较多关涉,《两次暗杀之间》却依然有准确击中我们现实的地方。

  -------------------

  原谅我胡言乱语吧,当我欢欣鼓舞地写到底层叙事时,我已经完全忘记了我是如何从巴特扯到亨廷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