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时间:2023-10-26 13:15:20 作者:壹号 字数:25850字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免费下载

姚鼐终身勤于文章,诗文双绝,书艺亦佳。那么关于这篇登泰山记咱们怎样学习呢?以下是小编预备的一些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仅供参考。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登泰山记原文

清代: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爬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流,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行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劲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顷刻成彩色。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不坚定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沟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沟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启航,冒着风雪起程,通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沟,跨过长城的城墙,抵达泰安。这月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爬山。攀行四十五里远,旅程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间)中谷的水盘绕泰安城,这便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先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分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旅程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沟,古时分称它为“天门溪流”,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通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相同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充溢、冰冻溜滑,石阶简直无法攀爬。比及现已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掩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落日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逗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摇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分,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候日出。这时劲风扬起的积雪迎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充溢,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构成一条线(呈现出)奇特的颜色,一瞬间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相同,下面有红光晃不坚定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折腰曲背鞠躬问候的姿态。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寓居的场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陈旧的石碑都现已含糊或缺失了。那些偏远不对着旅程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 此处隐藏5708字 ……

5、体现办法

①捉住现象特征从旁烘托

本文写景状物首要采纳捉住现象特征从旁烘托的写法。例如写泰山的高大,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人在山顶仰望所见"半山居雾"的形象和人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来进行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绘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来从旁烘托。作者是在酷寒中爬山的,而文中不着一个"寒"字,但从"劲风扬积雪击面""冰雪,无瀑水,无鸟兽迹"等句中都能够想见气候的酷寒。

②动态结合

动态结合是本文写景的又一特征。如"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皑皑白雪,掩盖青山,银色雪光,映亮南天,本是一片静景,但作者用拟人化的"负"与用如动词的"烛",将静谧的前景变为一幅视界开阔、气势庞大的动景,让人一洗隆冬游客冷清的孤寂之感,平添阳春盎然之意。汶水河一息不断、徂徕城辞旧迎新,作者"如画"一笔,又将动景绘为一帧静态水墨。"半山居雾若带然"更是化动为静的神妙之笔,缕缕云雾,时聚时离,飘浮不定;作者仅以"带"绘形,"居"字描态,"半山"定位,以静写动,寥寥数语,将画面开阔、气象万千的丽色风景展示给读者,让人怦然心动,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超乎俗众的意境悠然于笔外。

③叙事简练,言语形象

全文只要六百多字,却充沛体现了雪后泰山的特别情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文中叙事简练,如从京师到泰安的路程,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青,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几句就完好地体现出来了。其间"乘""历""穿""越"四个动词都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