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格式

时间:2022-11-20 21:23:24 作者:壹号 字数:32486字

篇一:学术论文的格式范文

学术论文的格式范文 目 录

内容提要……………………………………………………………………………………1 Abstract……………………………………………………………………………………1

一、危害结果概念的理论之争及主要分歧 ……………………………………………………2

(一)理论之争………………………………………………………………………2

(二)主要分歧………………………………………………………………………2

二、危害结果概念之界定…………………………………………………………………2

(一)主要分歧之研析………………………………………………………………2

(二)概念之重新界定………………………………………………………………6 文献综述……………………………………………………………………………………9 主要参考文献………………………………………………………………………………10 致谢 ………………………………………………………………………………………11

(说明:目录页为一页时,目录页的页脚不编页码。目录页为二页或以上时,页脚应当标页码,页脚的数字格式依次为:I II III)

重要说明:1.作为论文文本格式范本,供同学参考。2.文中斜体加横线部分为格式的特别提示。3.本页为起始页,页码为1,标在页脚,居中。4.行间距为1.25。

5.注释统一为尾注。6.注意空行。

危害结果概念之界定(三号,黑体,居中)

法学院 01级 李强 指导老师:吴占英(宋体,五号)

【内容摘要】(黑五,加粗)危害结果问题是刑法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刑事司法中迫切需要取得共识的问题,其与犯罪构成、犯罪形态、定罪量刑等一系列问题密切相关。而该问题中,首要解决的理应是危害结果的概念问题。鉴于目前理论之争引起的混乱局面,文章在对主要分歧进行了深入研析的基础上,以危害行为、犯罪对象、犯罪客体、法律评价等要素对危害结果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即所谓危害结

果,是指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作用于犯罪对象而引起的或可能引起的,反映危害行为对犯罪客体之侵害程度,且经刑事法律规范予以否定性评价的实际损害或现实危险状态等客观现象,以期得出更为合理的结论。(宋体,五号,摘要字数为250-300字)

【关 键 词】(黑五,加粗)危害结果 危害行为 犯罪客体 犯罪对象 否定性评价(宋体,五号,关键词为3-6个)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Harm Result

(Liqiang, 01 grade of Law school, Counselor: Wu ZhanYing)

【Abstract】Harm result problem is the important problem in the theory of criminal law , is also the problem in criminal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that need to get common recognition urgently , it with commit a crime form and commit a crime form , convict measurement of penalty wait for a series of problem is related closely. This problem in, chief solution should be the concept problem of harm result. In view of present theory compete arouse disorderly situation and article with behavior of injury and object of crime, criminal target and legal appraisement etc.

…… 此处隐藏6547字 ……

首先,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需要梳理反映特定伦理主题的不同故事类型及突出母题,探寻这些民间故事与情节单元的发展和流变,阐释其中蕴涵的民众伦理观念,这是研究的基本目的与重点。伦理道德是人的社会本质的反映,是调整人类诸多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现实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及驳杂的内容体系,而且,由于与特定的经济水平、思想意识等社会语境密切相联,伦理内容还呈现出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渐趋改变的情势。作为生活现实的投影,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既生动地再现了民众伦理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也蕴蓄着民众伦理观念的演变轨迹。经由民间文学了解云南民族民众伦理生活的真实景观,既可以聚焦于某一特定的民族,审视其民间文学作品中与特定的民族社会生活及文化传统密切联系的伦理内涵,全面分析民间文学再现的民族伦理现象及其发展脉络,努力探究特定民族伦理思想具有本质意味的内容和特性;也可以将视野投向云南境内的数个民族甚至绝大部分民族,检视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中因民族的共同起源、相似的社会语境以及民间文学的交流等诸多因素而引发的伦理思想的交融与共鸣,整体把握云南境内少数民族伦理观念的一致特性及其伦理生活的内在规律,并关注反映特定伦理主题的故事类型因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而显现的差异,揭示云南境内不同民族之间有所区别的伦理风貌。

其次,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应超越民间文学的记录文本,对民间文学中再现的伦理内涵给予合理的解释,探索特定伦理主题产生与演变的民族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渊源。事物的存在总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与依据,发掘民间文学伦理倾向之后潜隐的原因,既是问题研究的必要拓展,也是加深理解文本阐释并印证其可靠性的有效途径。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内蕴社会根源的审视,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思考。一是全面考察民族社会内部关涉民众伦理思想形成与演化的诸多因素。“时代不同,道德也不同;民族不同,道德也不同”,[4](p76)民族民众的伦理思想归根结底取决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全方

位探寻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历史、宗教等诸多事象,是洞察民间文学伦理倾向的基本路径。二是探究外来文化对民族伦理观念的浸润。文化在传播中延续和发展,检讨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旨趣的深层背景离不开文化交流的视野。作为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云南地区很早就拉开了与内地文化交流的序幕,具有强烈辐射力与渗透力的汉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云南民族民众伦理取向的生成和发展。另外,由于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分布,多种文化在云南境内传布、交汇,这些外来文化尤其是佛教等宗教思想对云南民族伦理观念的熏染也不容忽视。三是结合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特质观照其展示的伦理内蕴。一般而言,由于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现实及思想感情的直接再现,民间文学描摹的伦理世界往往是民众日常伦理生活的真实景观,因而彰显出与生活需要及生存智慧密切相联的实用性与功利性格调。但是,由于独特的文化背景,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负载着传承民族文化和凝聚民族团体的重要功能。与云南民族民间文学塑造民族精神的特质和意义相联系,其蕴涵的伦理意趣具有一定程度的超越性和理想性色彩,旨在张扬民族理想人格、昭示集体主义精神的“英雄”伦理主题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

另外,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需要全面审视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意趣与汉文化正统伦理观念的顺应和差异,重点关注二者之间不同的价值取向,这是深度把握云南民族民众伦理思想的重要步骤。作为被历代统治者崇奉的正统教化伦理,儒家思想自汉代起就在传统社会广泛流布,辐射并统摄社会思想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儒家伦理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与感染力,也由于国家政权的有力宣扬和推行,随着汉文化在云南地区的传播及与民族文化的有机混融,儒家伦理这一汉文化的主导思想被民族民众广为接受,并逐渐规范、制约着民族民众的伦理判断,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旨趣因而呈现出与汉文化伦理体系诸多一致的层面。但是,文化传播不仅是输出过程,更是一个选择和接纳的过程,儒家伦理在云南民族地区的渗透和影响必然遭遇云南本土文化的筛选与过滤,必然经过民族民众依据自身的社会语境和文化积淀而进行的衡量和诠释。而且,作为构筑于家族主义和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伦理观念,儒家思想自有其适应特定社会环境的局限性,而作为国家倡导的精英教化伦理,儒家哲学又表现出压抑生活欲望而极度追求社会等级秩序和个人品格完善的态势,儒家学说自身的种种限制也决定了云南民族民众对其伦理思想的摄取必然有所选择和改造。

3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的意义

3.1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主题研究在民间文学领域的意义

综观建国以来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民间文学的伦理内蕴早已进入研究者的关注视阈,从数量繁富的学术论文至内容丰厚的云南各族文学史、文学简史,诸多论著涉均及了民间文学伦理意蕴的分析。但是,总体来看,民间文学领域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内容的审视大多拘囿于特定作品的评析,缺乏综合的、系统的整体性研究,而且,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学术界对民间文学伦理思想的理解还存在着表面化、简单化的倾向。从很大程度上说,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伦理意义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这类研究更随着民间文学领域整体沉寂的氛围而陷于近乎停滞的状态。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超越单个作品、某一故事类型乃至特定民族的局限,全方位、多层次地探究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内蕴,此项研究将弥补学术界关于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意义缺乏系统研究的不足,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整体研究有待深入的现状也有重要的意义。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伦理主题研究基于民间文学的记录文本审视民族民众的伦理倾向,此种研究理路对民间文学整体领域也有诸多层面的意义。其一,本项研究凸显了文本研究的重要价值。对于民众集体创作与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而言,田野采录和文本批评历来是本学科研究不可分割的两翼。经过上个世纪全面而持久的田野调查,搜集、整理的民间文学文本资料已经相当庞大与丰富,但是,迄今为止,民间文学界对记录文本的理解与发掘却极为不够。在民间文学研究陷入困境的今天,立足于弘富的材料积累,展开深入的文本剖析,借以探察民间文学的内在规律,无疑是民间文学研究走出危机的基本途径。其二,本项研究将文本研究和民众的思想研究深度融合,弘扬了民间文学界关注民间文学人文精神的学术传统。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研究肇始于倡导科学与民主的“五四”时期,发掘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积淀和批判精神是本学科兴起、繁盛的重要原因。民间文学本是民众心声和情绪的形象再现,聚焦其思想内蕴的研究思路具有构筑学科特质的根本意义。面对近年来民间文学领域形式研究渐趋繁盛而内涵分析相对微弱的现状,重塑民间文学研究富于批判精神和人文意识的优良传统,并努力摆脱这一学术路线在发展历程中因现实政治的制约而产生的偏颇与不足,以一种清醒的历史眼光审视民间文学内在的主体精神和人文积淀,必将深化本学科研究的社会品格。其三,本项研究将民间文学和伦理学融为一体,展示了民间文学理应跨学科、多角度审视的学术路向。“民间文学是一种与其他社会文化有密切联系的文学。”[5](p69)民间文学不仅是一种文艺现象,而且是民众传承生活文化的载体,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的交融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