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时间:2022-11-24 15:08:06 作者:壹号 字数:5963字

大学物理

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第3期 总第154期

程教材建设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朱科蓉

摘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具有“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特点,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整合优化学科专业基础课,开发面向行业与地方的特色课程,以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课程、选修课程的模式化,将创业课程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当中。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作者简介:朱科蓉(1977-),女,江西大余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研究。(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高教学会重点课题“遵循科学发展观,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强地方本科院校”(课题编号:AGA0803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此处隐藏0字 ……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由地方政府管理,以地方财政拨款或集资作为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生源和分配大部分来自本地区,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校;其基本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具有“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特点。即在给予学生足够的学科基础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要把专业应用能力作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起点,将专业应用能力的特征指标转换成课程体系、内容,要围绕专业应用能力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使学生既能直接就业,又不缺乏发展后劲。其中“依托学科”是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根本区别,“面向应用”是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与研究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根本区别。课程体系改革是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与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如下。

一、公共基础课:加强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

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公共基础课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工具方法课(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等)和通识选修课。在这些公共基础课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必须开设外,其它公共基础课的开设完全由高校自主决定。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开设哪些公共基础课,每门公共基础课的学分、学时是多少,都应该取决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如生物技术专业,北京大学开设了高等数学8学分、大学物理8学分、物理实验4学分;北京联合大学开设了高等数学8学分、大学物理4学分,没有开设物理实验。两所院校在大学物理与物理实验课程开设学分与学时上的差异,是源于两所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北京大学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而北京联合大学主要培养“能在食品化工和检验检疫、生物制品、生物制药等领域从事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管理等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对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只需“够用、

适度”就行,而不需要“系统掌握”。这就说明,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及学分、学时多少,都要取决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同样,公共选修课的设置也要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现在高校为了增强学生的通识素养,都开设了通识选修课模块,这些通识选修课与专业课之间基本没有什么联系,从而使学生觉得这些课程没有意义。但有些地方本科院校则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开设了部分针对性强的人文基础课程和科普知识讲座。如湖南文理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为了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开设了“土木工程与绿色伦理”、“土木建筑与生态平衡”、“工程与文化”等课程和讲座,尽量消除学院统一公共选修课与专业发展关联不紧密的弊端,加强公共选修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

[1]

系。

在课程设置确定以后,对某一门课程具体应该讲授哪些内容,也应该结合专业的具体需求和有助于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每一门课程都代表着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空里,教师不可能把该学科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学生也没有能力去吸收所有的知识,学生的毕业去向虽各不相同,但也不需要掌握如此系统的基础知识。这就涉及到课程内容的取舍问题。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如生物技术专业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对高等数学与大学物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高等数学与大学物理等课程的教授必须与具体的专业需求相结合,而不是遵循高等数学与大学物理等课程本身的逻辑体系。同样,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相结合。当前,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是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的难点,公共基础课教师抱怨学生的基础太差,学习没有积极性;专业课教师抱怨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时没有掌握该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学生抱怨公共基础课太难学,考试通过率太低。针对这种情况,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开展了“面向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要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讲授的内容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来选择,而不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