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时间:2022-11-23 17:28:25 作者:壹号 字数:4083字

1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2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3.名义GNP:用现行货币表示的,未扣除同伙膨胀因素GNP 的值。4.实际GNP:以一个基期为基准,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后GNP的值。5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6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中,增加的消费量。7平均消费倾向: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8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9政府购买乘数:没增加以单位政府购买支出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10税收乘数:每增加以单位税收所减少的国民收入量。11平均预算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与税收同时同方向同数量变动时,政府每增加一单位购买支出和税收锁增减的国民收入量。12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13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14货币的投机需求: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已不分货币的动机,由此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15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16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17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18货币乘数:指中央银行通过每增加一单位基础货币的发型所增加的活期存款量。19充分就业量:劳动市场均衡即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相等时的就业量。20实际工资:名义工资和一般价格水平的比值。21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22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23自然失业率:无货币因素干扰,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24周期性失业:因经济萧条或衰退时,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25奥肯法则: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的关系。这一法则认为,GDP每增加3%,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26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27经济周期:围绕着增长趋势线进行的,多少具有规律性的扩张与收缩的经济活动。28加速数:是指产量增加一定量所需要增加净投资量29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30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31合意的增长率:指与资本--产量比率合乎厂商意愿时的收入的增长率。32索洛剩余: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这种衡量指标成为索洛剩余。

33.市场失灵:现实的系本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34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物品。 35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开始时把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结果最终都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