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上课用

时间:2022-11-23 15:29:13 作者:壹号 字数:9901字

中考现代文阅读 备考策略

掌握阅读方法第一步:粗读文章,整体感知材料 第二步:精读文章,筛选整合信息

第三步:研读题目,回答文后问题

近几年中考卷常见的题型: 一是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 义,即写什么; 二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 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三是审美鉴赏性试题,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 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 来进行赏析。

扣住文本,寻找信息 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 凭空去想。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 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 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 答案。要坚信,大多数题目在文里是 能够“抠”出答案的。

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 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 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 (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 的语句作答。

答案表述的技巧——摘取、整合、归纳。 1、摘取。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 一句话、某一个词。 2、整合。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 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归纳。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 案意旨表达出来。

加大阅读量,读懂文意例:18.“我”为什么要把《灶火的故事》寄给 孙犁先生?请分点概述。(4分) 评分总则:本题满分4分。评分要点:考生的答 案须紧扣“为什么要寄”和“为何寄给孙犁” 两点回答。得分点如下 : 不认同省内长者对《灶火的故事》的评价; (2分)相信孙犁能给出公正的评价(4分。答 对一点得2分) 例一:①“我” 知道孙犁先生是当时中国作 家的代表之一,我信任他(1分);②孙犁先 生亲切、友好(1分);③“我”不服省内几 位老师对《灶火的故事》的评价(2分)。

把握关键句,领会文章主旨把握关键句: 1、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 抓住每一个段落中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语句。 2、从表达上,要注意文章中那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如以 “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 语句。) 3、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表示过 渡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的 领起性、总结性语句等等。

4、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 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 语句等。 过渡句 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概 括性,在阅读时

必须明确它所概括的具体内容。 连用问句 一般用来抒发强烈的情感,在阅读时就 必须明确作者所抒发的何种情思 比喻句 在论证或叙述中,能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或使描写的景物更加的形象生动。

A落实考点,理性答题 例如:20.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它表现了孙犁先生怎样的品质? (6分) 评分标准 : 好处:①以小见大,以普通平凡的细节,表现大师品质的高尚。 (2分) ②这里反复强调,突出地表现了孙犁始终如一的质朴形象。 (2分) ③多次点题,使孙犁先生戴套袖的形象深入读者的心,从日常 生活中表现孙犁的高尚品质。(2分) [2分。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 品质:表现了孙犁先生平易近人,勤劳,珍重劳动,以及质朴 美丽的人格品质。 [4分。其中“平易近人”1分,“勤劳”1分,“珍重劳动”1 分,“质朴美丽的人格品质”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渲染、 对比衬托、铺垫(设伏笔)、象征比拟、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结构上采用以 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托物言志、 前后照应、开篇点题、卒章显志等表现手 法;语言上采用正话反说、风趣幽默、生 动形象、朴素自然、简练准确、含蓄委婉 等技巧 。

人称的作用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 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 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 灵活自由。

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 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 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 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 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 此处隐藏502字 ……

(二)人物的形象。 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和侧面:正面,肖 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渲染气氛。 3、推动情节发展。 4、暗示社会环境。 5、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 6、突出主题。

(四)小说的主题。 1、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看小 说的主题。 2、作品的典型事件反映社会普遍的社会现象。 (五)小说的语言。 1、分析个性化的语言。 2、挖掘语言丰富的潜台词。 3、作品的叙述性语言(作品或作家的语言风格)。 (六)小说的表达技巧: 从情节的角度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 从小说语言的角度。

落实典型试题例如:审美鉴赏性试题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 (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 赏析。写作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 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具体鉴赏角度如下: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 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 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 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 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 意蕴;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苍劲雄健,如鲁 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

用诗意写浓情;清 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 表达主旨。 4、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 语等 5、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 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 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答题要点的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2.表达了什么内容。3.有何效果或 作用。 16.⑵培根的随笔语言生动,说理深刻。请从文中摘录你 最喜欢的一句话(文中划线句子除外)推荐给朋友,并 说明推荐理由。 语言生动示例: 培根语录: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 更华丽。 推荐理由: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美德比喻 成宝石,形象生动地论证了一个有内在美的人即使形貌 不美,也同样令人肃然起敬,同时又引出下文。 推荐理由:这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德生 动形象地比作宝石,深刻地说理,阐明了美的德行不需 要美的形貌去修饰,在朴素的形貌下,美的品德会放射 出灿烂的光辉,更显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