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区地貌遥感解译报告

时间:2022-11-22 13:03:20 作者:壹号 字数:11253字

宁波区地貌遥感解译报告

——遥感数据来源:2000年9月18号第457波段

一·区域地势地貌概况

宁波位于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在浙江省东部,甬江入海口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甬江流域重要的城市之一。宁波东临东海,东部有舟山群岛,北临杭州湾,通过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嘉兴与上海,西接绍兴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部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

宁波市的地势与我国的地势相吻合,整体成箕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没入海,海岸曲折,港湾纵深。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和平原。平原面积占陆域面积的二分之一,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和海湾两岸。主要为海陆交互沉积,土质一壤土和淤泥质土壤,河网率高。按地貌成因分为堆积平原和剥蚀平原。相比剥蚀平原,堆积平原面积大,地势低,有第四季系沉积,如宁波平原、三杯平原、余姚平原、港湾小平原。剥蚀平原处于风化剥蚀台地,无第四季系沉积,如丁家畈平原和道士桥平原。

西南浙东低山丘陵区,有西南-东北走向的四明山脉。发源于天台,主峰位于余姚市与奉化市的交界处,止于姚江盆地。天台山支脉,由宁海西南入境,山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降低,并延伸经新昌县、宁海县和奉化市。主峰位于宁波市、绍兴市和台州市的交界处。东北部和中部为甬江流域平原,由宁波平原、三北平原和余姚堆积平原组成。地势比较平坦。包括慈溪、镇海、江北、海曙、江东、余姚和奉化的北部、鄞州中部和北仑西部。天台山余脉形成的象山丘陵和穿山半岛丘陵之间隔着象山港。翠屏山和四明山之间有姚江谷底地。由四明山和天台山断块山地构成的浙西山地丘陵包括宁海、奉化、鄞州西部和余姚南部。

在遥感图像上,各种地貌类型的特征、界线均较明显。其具体表现为:

①区域内的山地主要以低山为主,其地势陡峻、脊线清晰,山体阴影明显且分布较宽,表明沟谷切割较深并多为V 字形;从山地整体构造格局来看,其山脉多沿NE向展布,也即典型的“华夏式构造”。

②丘陵地势较平缓,地面破碎,季节性河流、冲沟、切沟较多发育。其中,山体阴影较少,局部地段有窄而暗的阴影条带,反映了单面山的特征,其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带。

③谷地呈带状,与河谷一致,在山区多为窄而暗的阴影,反映了峡谷地貌的特征,其形态为明显受一、二级断裂构造控制而发育的深切河曲(即山区弯曲型的河流)。山前地带河流侧蚀作用明显,谷地开阔,河漫滩、阶地广为发育,目前山前地带大多已成为居民点和农田。

④由于断裂构造,宁波断陷盆地地势低洼,零星分布于山区周围。且面积较小,并基本上被农田所覆盖,在遥感图像上呈红斑点状。

⑤平原地势平坦,水网错综复杂,且平原区域主要由大片农田构成,在TM图像上呈红色调。

⑥从遥感图像上可以看出,位于中北部的平原(或慈溪北部滨海平原附近)呈蓝白色调,色调明显浅于其他呈红色调的平原。这是由于中北部平原的形成时间较晚,是不断侵蚀——堆积的结果。除此之外,这种堆积情况还有不断向北边扩张的趋势。

二·区域山脉特征

市域内主要山脉有四明山和天台山。西南浙东低山丘陵区,有西南-东北走向的四明山脉。四明山是天台山脉的支脉,在宁波境内自北向南穿过余姚、鄞州和奉化。天台山在宁波境内的支脉除四明山外,其余4大分支从宁海西北、西南进入宁波,延伸至北仑、镇海。

(1)四明山:

又名句余山,位于浙东南火山喷发带宁波—仙居喷发亚带上,为仙霞岭北支山脉,系曹娥江、奉化江分水岭。山脉由境西南即奉化西部、余姚南部入境,向NNE蜿蜒。山体含域内西部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区的余姚南部及奉化与鄞州西部的低山、丘陵、以及中、

北部堆积平原区内的丘陵。山脉主体走向NNE,但因受NWW,NW向阶状大断裂影响,故在其主脉两侧及北侧则另有NWW、NW向支脉发育。NNE向主脉位于嵊州许宅至余姚晓岭、新昌竹岸至鄞州樟水一线。

(2)天台山:

…… 此处隐藏1444字 ……

宁波海岸线漫长,总长度占浙江全省的三分之一。宁波境内有“两湾一港”,海岸线北部为杭州湾,中部为象山港,南部为三门湾。这些湾港,因有钱塘江、甬江及众多溪河注入,夹带着大量泥沙和营养物质,为滩涂和近海生物繁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宁波市的海岸走向主要以北北东和北东向为主,这也和大陆上的构造走向有直接的关系。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东南部海岸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的港湾众多,岸滩狭窄。而中北部平原地区的海岸,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海滩沙洲广阔。

其中,穿山半岛就是两种不同海岸类型的分界线。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的穿山半岛,是浙江大陆的最东端。南北分别为佛渡水道和螺头水道。本区构造位于东南沿海巨型隆起带和浙闽粤沿海燕山期火山活动带的北段、温州—镇海北北东向断裂带、昌化—定海东西向断裂分别从本区西部北侧通过而龙泉—宁波北东向断裂带斜贯穿山半岛。

四·地质构造

宁波位于浙东北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南褶皱的二级构造浙东南隆起区。新构造主要表现为缓慢抬升、夷平作用和缓慢沉降堆积作用的低山丘陵区。宁波区域地质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不同展布方向和不同切割深度的断裂相互交织,形成了本区特有的网格状构造格局。

宁波是甬江、奉化江及姚江交汇地段,现代地貌主要是白垩纪时期开始的地壳运动的结果,地壳运动主要是地槽、地台和陆缘三个阶段。陆缘阶段以大规模火山活动为主,大面积中生代火山岩发育。地质构造表现为断块运动、造盆活动所形成断裂、盆地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