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时间:2022-11-22 10:52:16 作者:壹号 字数:6156字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江泽民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崇高品德和坚定行动,是提高民族素质、培育民族精力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体系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教育心理学表明,任何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在于教者能否善于发现。许多造诣差的学生智力并不差,他们爱劳动,乐于助人,会办事,会玩耍,动手能力强等。但是他们这些能力的发展容易受到束缚。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所谓“差生”的精力压力更大,由于被老师和同窗瞧不起,他们的心理上带有创伤,其个性不仅得不到一定的发展,而且还会被扭曲,变形,形成不必要的心理误区而导致人格的残缺。

一个人要提高,必须有一个自我确定的过程。“差生”心理上尤其需要自我确定。笔者曾接触过这样一名学生:因为造诣差,她宁可背半旧的破书包,骑一辆她母亲的破旧自行车。她的想法很简略:造诣差,这是应当受到的待遇,不起眼最好。 称一个学生为“差生”,实际上就是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否定性评价,教师经常使用否定性评价,也就使得学生也用一种否定性评价来评价自我,如“我的智商低,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儿”、“反正我怎么也学不好,破罐破摔算了”等等。学生的态度、行动也可能在这种否定的自我感受支配下而永远陷于消极状况的泥坑,不能自拔。

关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最佳学习方法,交流个人学习心得,广交天下朋友!让我们相会在这块土壤上,为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畅谈我们的思想吧!--新作网

称一个学生为“差生”,折射出了教师心理上对这些学生的不器重、不尊敬;表现在教育行动上则是偏爱造诣差的学生,疏忽造诣差的学生,这和公平公平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无意是背道而驰的,是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格格不入的。

…… 此处隐藏0字 ……

其实,改变一个造诣差的学生更能反映一个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这也是体现职业道德程度高低的试金石。培育出高素质的学生,固然能体现教育的成功,但若能改变所谓“差生”,使他们在各方面提高明显,甚至赶超前列,更能体现教师的功力。

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期的变化而吐故纳新教学片中重点提到了“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这是时期对师德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教师尊敬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法律的要求。惩罚学生最要不得,而且也是违法行动。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欲望都较强。但是他们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做出一些令人费解并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是很难免的。

细心剖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案例,其中有学生相互之间因误解引起的争吵,有因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被迫放弃,有因对某个老师不满而故意作难,有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失误,有因个性倔强引起的是非,有因自控能力不强而发生的不适当的发泄行动,还有无意犯错。应当针对不同窗生的不同问题,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关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最佳学习方法,交流个人学习心得,广交天下朋友!让我们相会在这块土壤上,为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畅谈我们的思想吧!--新作网

一方面,不要求全斥责,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要抓住一点过错就横加责备。即使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要耐烦疏导努力辅助,绝不可算陈年旧帐,那种做法只会更加降低学生改正缺陷的勇气与信念,其成果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习惯性地给有行动过失的学生戴“帽子”。从另一方面看,学生调皮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欲、创新精力和发明能力,如果不去了解,不加剖析,一气之下采用简略粗暴的方式,只能是事与愿违,向负面效应发展。

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要符合时期的要求,就必须淘汰一些旧的东西,增加新的内容。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怎样看待学生,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当好教师,这一课题是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问题,不可不加以审思而慎行。

师德重要从教师的人格特点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德特点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照的道德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崇高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操行、乃至行动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点的直接体现。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殊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制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