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八章

时间:2022-11-22 17:56:40 作者:壹号 字数:3039字

社会心理学

第八章 社会沟通

在本章的学习中,我们要掌握以下几个问题:沟通——人类理解的桥梁,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

第一节 沟通——人类理解的桥梁

一、沟通的定义

狭义的沟通是指以符号、记号为媒介实现的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即人们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一定的信息传递给另一个接受信息的人;

广义的沟通则是人类的整个社会互动过程,在这里,人们不仅交换观念、思想、知识、兴趣、情绪等信息,而且还交换相互作用的个体的全部社会行动。

二、人际沟通的基本特点

沟通双方均为主体;

人际沟通能够调整双方的关系;

人际沟通需要沟通双方具备统一的或大体相近的符号系统;

人际沟通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

三、沟通网络及类型

(一)正式沟通网络

社会心理学

(二)非正式沟通

三、人际沟通的类型

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单向沟通、双向沟通和多向沟通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四、沟通与互动

互动的定义:人们对他人发生动作或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指向他人或说与他人发生联系的社会行动。

沟通是社会互动的起点、前提与必要条件。

安德列耶娃:社会互动应该包括沟通与组织共同活动这样两种基本形式。

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 语言沟通

一、量表测量

语言起源的理论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嬗变

神人之争阶段

心理学阶段

社会学阶段

古人类学阶段

二、手势系统为有声语言取代的必然性

劳动和手的进一步运用使人获得了高度发达的脑和可以发出清晰音节的言语器官;

劳动过程的深入造就了人类与现实之间及自身之间的日益丰富的社会关系,推动了概念的和抽象的思维前进,而有声语言是比手势语言更为适用的沟通手段和更为精确的实现概括和抽象的工具;

…… 此处隐藏0字 ……

手的灵活, 特别是由此而来的手在繁忙的生产活动中的应接不暇,也是解除其负担的沟通和思维职能的先决条件之一。

三、人类语言的获得机制

(一)强化理论的语言习得说

语言主要是通过条件作用过程习得的,儿童的语言学习无非就是对环境或成人的话语作出合适的反应。

(二) 乔姆斯基 :“转换-生成”学说

儿童先天就具有一种适宜于学习语言的、人类独有的机能,这种机能充分体现于儿童的“语言习得机能”之中。

从儿童的语言获得过程来看:“机体的这些特点总地看是先天的结构、遗传决定的成熟过程和过去的经验的一种复杂结合的产物。”

这种各种因素的复杂结合的产物就是儿童天生具有的“语言获得装置”,简称“LAD”。通过LAD,儿童可以对他广泛接触到的语言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并逐步形成某种语法的转换法则来运用这些语言素材。但它仍是一种假设,至今为